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陳嵐):“蕩蕩乎八川分流”數千年前浐河、灞河等河流就滋潤維繫著長安的生存與發展。數千年後,在西安的東部區域,一座圍繞浐灞兩條河流而建起的生態新區成為新時代大西安國際化發展的新高點,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感受到陜西對外開放新高地以及國際人文交流新中心的速度。
2018年,西安浐灞生態區進入建區14年的時刻,近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走進西安浐灞生態區,見證浐灞14年的變化。
宜居浐灞 打造宜居生活新樂土
2004年9月,西安浐灞生態區在西安市委、市政府廣泛綜合國內外城市發展經驗基礎上正式設立。14年的時光,通過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建設,西安浐灞生態區不斷完善城市形態,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
西安浐灞生態區的荷花塘(攝影 王丹)
“你看現在我們住的地方,西安世博園、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桃花潭公園、廣運潭公園、雁鳴湖公園,五個公園環繞著,簡直就是個大氧吧。我的妹妹在美國加州居住,看我們的居住環境説這裡和國外一樣美,環境太好了。”麻女士説起自己在浐灞的家就流露出一種自豪。
西安地鐵3號線穿過西安浐灞生態區(攝影 劉曉平)
“站在家裏看向遠方,寬闊的河面讓人心情舒暢。走出家門隨處都是綠植花卉,自從住到這裡,我們都變成了攝影家,手裏的手機、相機拍個不停。聽著鳥語、聞著花香,這就是我美麗的家園,這就是我愛的浐灞。”住在浐灞半島社區的朱阿姨分享自己拍攝的照片和視頻時,開心的分享對於這裡的熱愛。
“我的手機裏面拍的各種花,你看,這是荷花、這是桃花、杏花,太多了,除了周邊的各種花田,我們小區裏也到處都是花香鳥語,住在這種環境裏,每天都身心舒暢。”湯先生一張一張翻看手機裏的視頻、照片時説道。
除了宜居的環境,西安浐灞生態區為提升區域便利化和幸福感,不斷加快建設配套設施。“最先住進來的時候出行沒現在這樣發達,現在我們有47路車、浐灞1、2、3號線,尤其是地鐵3號線開通以後,坐著最美地鐵去奧特萊斯購物、去華夏文旅看演出,就是去鐘樓也只需要30分鐘,太方便了。”張先生對於浐灞生態區的交通便利讚不絕口。
社區居民參加浐灞生態區文化節活動(攝影 朱洛芳)
未來五年,浐灞生態區還計劃建成10條重點便利街區、引進20條公交線路、新建學校22所、醫院12所,打造5分鐘生活圈,以及持續推進西安市科技館、西安市圖書館等公共服務類項目,讓這裡成為宜居樂業的沃土。
國際浐灞 打造開放交流新平臺
在優化綠色生態區域的同時,西安浐灞生態區也突出發展金融商貿、旅遊休閒、會議會展、文化教育等現代高端服務業和生態人居環境産業,成為“大西安”建設的國際文化交流軸核心區以及東部新中心區。
“去年以前,我們出國旅遊還要跑到北京、上海、成都這些城市去辦簽證。現在在浐灞,領事館區十幾個國家的簽證都能辦理,不僅僅是方便,更是浐灞跟國際接軌的最直觀的表現。”説起浐灞國際化建設的最大感受,湯先生總是要提起家門口的領事館區。
西安領事館區位於浐灞生態區廣安路以北,金一路以西,浐灞大道以南,環五路以東。分為館舍區、外事文化區、絲路商務區三大功能區。重點發展涉外商務,目前有柬埔寨駐西安總領事館區入駐其中,也有法國、德國、荷蘭、瑞士、匈牙利、西班牙等多國簽證中心入區。預計未來5年,將引進涉外機構、世界500強企業各50家以上,建成領事館10座,成為西安走向世界的窗口。
時尚浐灞 打造市民生活新體驗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自古以來浐灞二河都是文人墨客的靈感來源。唐代水運樞紐廣運潭,齊聚各地商品於此,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水上博覽會;元代的安西王府,是絲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節點。
言幾又書店(攝影 陳嵐)
通過不懈努力,這裡現在有以弘揚絲路文化為主題的華夏文旅演藝、海洋王國項目、以砂之船奧特萊斯為主的商圈建設以及世博園特色商圈、濕地文化旅遊特色商圈等6大商圈。形成現代金融、生態旅遊、會議會展為支柱産業,文化創意、新興産業、現代商貿為主導産業,健康體育、涉外商務為特色産業的“3支柱3主導2特色”産業格局,為區域內的人們提供國際化文化休閒生活新方式。
市民帶著孩子在書店裏讀書(攝影 陳嵐)
“我去看了《駝鈴傳奇》秀,很震撼,和長恨歌相比也毫不遜色。”“基本上每週我們家都帶著孩子去一趟砂之船奧特萊斯,購物、吃飯、親子娛樂等等,生活的太洋氣了。”説起浐灞的國際化建設,這裡居住的市民有説不完的話。
伴隨國際領事館區、華夏文旅集團、砂之船奧特萊斯以及正在建設的大批國際會議、文化交流基地,西安浐灞生態區將成為面向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重要産業和人文交流基地,不斷提升的幸福感讓每一個浐灞人熱愛這片家園,也讓他們對這裡的未來充滿信心。
回首14年歲月,西安浐灞生態區用“城在林中、房在園中、道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建設在傳承歷史的基礎上打造出新輝煌。站在新起點,以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實驗區,推進全域“生態化、景觀化、旅遊化”為目標的西安浐灞生態區,將持續為西安加強絲綢之路新起點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