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以技術互助 讓楊淩“農業矽谷”再現輝煌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8-24 09:47:40

圖片默認標題

  “創新農科 聚焦陜西——2018以色列主流媒體負責人考察團陜西行”考察團參觀中以節水項目 (攝影 尉逸超)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羅赟鵬):8月23日上午,“創新農科 聚焦陜西——2018以色列主流媒體負責人考察團陜西行”考察團走進楊淩現代農業國際交流合作項目——以色列水肥一體化節水農業技術示範基地,了解以色列先進的農業技術被楊淩農業示範區引進和運用後,在高效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農業自動化、土壤改良等方面産生的影響和實際效用。    

圖片默認標題    

  節水項目大棚實景 (攝影 宋佳)

  以色列水肥一體化節水農業技術示範基地建在陜西省楊淩揉谷鎮太子藏村泉江農場,佔地300畝,該基地是根據西北地區的地貌特點和氣候特徵的農作物灌溉情況建設的,灌溉面積300畝,其中包含26棟8*60m拱棚、3棟20*60m大跨度雙拱雙膜拱棚、6棟20*50m雙拱雙膜拱棚的建設及智慧化灌溉,180畝大田全自動智慧化自動灌溉系統,建60平方米現代化物聯網控制中心一座。

圖片默認標題

  節水項目智慧控制系統(攝影 尉逸超

  在參觀的過程中,楊淩中以節水灌溉園區項目負責人吉建章向考察團介紹了以色列水肥一體化節水農業技術示範基地項目的運行情況。吉建章介紹,以色列水肥一體化節水農業技術示範基地採用滴灌、微噴、大田噴灌技術和以色列公司的智慧水肥一體化系統,用水量大幅度降低,灌溉用水量只有過去的1/3,按冬小麥每畝500立方米用水量測算每年每畝地可節約地下水350立方米,300畝地可節省地下水105000立方米,每畝地可降低生産成本350元,同時大幅度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用工量、用肥量、減少水體污染,提高了農産品的品質。之後,吉建章還帶領考察團實地參觀噴灌、滴灌大棚,品嘗了在水肥一體化技術下所培育的西瓜。“該項目的實施改變了傳統的灌溉施肥模式,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提高了楊淩的知名度,通過和以色列的合作,使楊淩節水灌溉技術和管理水準更上一個臺階,躋身國內同行前列。”吉建章説。

  其實,楊淩農業示範區農業節水項目的引進和發展,得益於國家深化改革開放政策,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在這個大的發展背景和歷史機遇下,楊淩以全球視野,紮實開展國際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正成為現代農業國際合作的中心。在此契機之下,尋求與世界先進農業技術國家和地區開展交流與合作,促進國家農業發展是楊淩農業示範區的使命。

    中以技術互助 讓“農業矽谷”再現輝煌

    “創新農科 聚焦陜西——2018以色列主流媒體負責人考察團陜西行”考察團參觀中以節水項目 (攝影 宋佳)

  以色列國土面積狹小,超過一半的土地為荒原和沙漠,耕地十分緊缺。但就是在這種嚴酷的自然條件下,以色列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走出了一條高科技農業發展道路。經過多年的努力,以色列的低壓滴灌系統使農業發展條件有所改善,其在種子培育、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計算機檢測和控制等農業技術領域也都走在世界前列。目前,以色列不但能夠基本滿足本國國民的農産品需求,還向歐洲等地區出口大量蔬菜、瓜果、鮮花等農産品,成為歐洲的“果園”。

  “引進和展示以色列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對於實現西部乾旱地區農作物豐産豐收、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具有深遠的意義。”楊淩農業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主任張小明説。

  以色列先進的農業科技為中國農業自動化之路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之處。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化的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區,農村勞動力缺乏是一個普遍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很多農村地區採用大型機械化設備來耕耘土地,但由於技術差異等限制了農業自動化的發展,為此通過引進以色列農業發展技術來改善這一問題。目前楊淩示範區和以色列通過技術互助,項目合作,加強了農業技術方面的交流合作,也提高了中國的農業技術。

  此次活動深化了雙方的友好關係,楊淩農業示範區也通過和以色列在農業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使楊淩這塊“農業矽谷”之地繼續輝煌,為中國農業發展“出力出智”。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