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羅赟鵬):8月23日至24日,“創新農科 聚焦陜西——2018以色列主流媒體負責人考察團陜西行”舉行,以色列考察團在陜西考察中以節水項目實際運行情況、探究秦始皇兵馬俑、行走書院門、登明城墻、看倣唐入城儀式、品嘗關中美食,全方位感受陜西歷史文化底蘊、民俗風情、以及農業科技發展情況。
以色列總理府新聞辦公室外國媒體處處長羅恩·帕玆遊西安古城墻(攝影 胡雨昕)
作為考察團一員,以色列總理府新聞辦公室外國媒體處處長羅恩·帕玆熱情參與了每一項活動,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陜西,感受千年古都的魅力。在遊歷之餘,羅恩·帕玆接受了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的專訪,談論他此行的感受和對中國的認知。
傳統西安 文化中國
羅恩·帕玆曾在2002年訪問中國北京,“這次是我第一次來陜西西安,相較于中國首都北京,西安給我留下的印象更加中國,更加傳統。”羅恩·帕玆説。
對於初次來到西安的人來説,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明城墻、書院門等一定是必去之地,就如同來北京要進故宮、爬長城、串衚同一樣,這些地方是一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築,也是了解這座城市的直接窗口,羅恩·帕玆也不列外。在完成對這些地方的遊覽之後,羅恩·帕玆對比了自己對北京和西安這兩個城市的初印象,他表示在西安更能感受到古老中國,因為現在的北京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而在西安存在很多中國最傳統的文化習俗。
在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時,羅恩·帕玆説:“在我們國家,一些比較重要的文物會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故土博物館內展出,該博物館還收藏了著名的《死海古卷》,是用希伯來文書寫的早期有關宗教的經文,為研究宗教發展史提供了強有力的文獻資料。相信中國一定也有類似研究中華民族發展的早期文獻,若未來有機會,我想進一步深入了解。”
“這裡的文化、歷史背景都在彰顯著中華文明深厚的底蘊,西安是一座千年古都,古老的建築承載著這些文化歷史,就好像耶路撒冷有幾千年的歷史一樣,所以人們在這裡極易産生一種對於中華文化的震撼。”羅恩·帕玆説。
感受中國力量 深化中以合作
“2002年第一次到中國,看到天安門的時候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種中國力量,這種力量是我在美國紐約、日本東京等地都沒有感受過的。”羅恩·帕玆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十幾年之後再次來到中國讓他的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至於是一種什麼力量,羅恩·帕玆沒有具體説明。但是從同他的交談中了解到,他被中國持續深化地改革開放、高度繁榮的市場經濟、不斷推進的城鎮化建設、不斷發展的科教文衛等所震撼。
“我覺得未來中國將成為帶領世界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這種感覺是我從未在世界其他國家首都所感受到過的。中國應該更加重視和利用好這種蓬勃發展的力量,用更好的方式方法與世界各國、各地區開展交流,相信這將會給世界帶來巨大的驚喜。”羅恩·帕玆説。
在陜西的行程裏,考察團們除了參觀相關文化歷史的地方之外,還乘車走進楊淩示範區,參觀以色列水肥一體化節水農業技術示範基地,這個項目是楊淩現代農業國際交流合作項目,更是中以技術互助的一個具象展現。
對於中以之間這種形式的合作交流,羅恩·帕玆表示,中以兩國科技交流不僅限于農業方面,是多方面的。以色列是一個善於創新的國家,是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國度。中國擁有巨大的國際市場,同時也在製造業方面在世界上處於領軍水準,兩國在經濟上非常互補,未來合作前景非常可觀。
“中以兩國之間在經濟發展上是互補關係。雙方都非常重視發展經濟,在經濟發展方面有統一的意見。我覺得在未來幾年內,中以之間的經濟合作一定會比現在增加兩倍,甚至是三倍。”羅恩·帕玆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