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管委會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近日,西安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舉行,會上作出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決定,對於西安市各區縣、開發區及相關市級重點部門來説,如何應對迎面而來的機遇,推動大西安大發展勢在必行。
秦漢新城作為西鹹新區最早啟動開發建設的區域之一,區位優勢明顯,生態環境優美,文化資源豐富,文物歷史遺存的數量眾多。多年來秦漢新城以“民生之都,文化之城、田園之城、健康之城”作為建城目標,構建了一套立體的生態發展格局。
規劃:城市留白 凸顯氣魄“一軸、雙核、三帶、三區”
在大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最好的風口上,秦漢新城搶抓機遇,奮勇向前,將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正成為大西安建設發展最強勁的旋律。形象地説,城市設計就如同一個城市有了“沙盤”,可以詳細到每幢建築物的空間佈局,每個地塊的生態格局,“一軸、雙核、三帶、三區”就是秦漢新城精細化規劃藍本。
秦漢新城分區規劃圖
“一軸”,就是依託秦漢大道,打造秦漢曆史文化主軸。重點發展文化旅遊産業,建設一批優美小鎮,打造秦漢曆史文化集中彰顯區。
“雙核”,即渭河北岸商務核和大遺址保護核。重點建設渭河北岸商務區、秦文化主題公園和帝陵遺址考古公園,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花卉苗木産業,實現城市與農村、現代與歷史的完美融合。
“三帶”,即建設渭河、涇河生態景觀帶和帝陵遺址風光帶,為建設田園城市鋪設綠色基底。通過渭河、五陵原、涇河生態修復和景觀工程,發展休閒旅遊、都市農業,打造大西安北部生態長廊。
“三區”,即渭河北岸綜合商務區、垣北綜合服務區、周陵新興産業園區。為了充分踐行“田園城市”的建設理念,在各板塊之間,秦漢新城通過大面積的綠帶相隔,為城市“留白”,打造“大開大闔,大疏大密”的城市空間格局。
現狀:招大引強 招新引優 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見證和參與大西安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
如今,隨著大西安建設的加快發展,秦漢新城迎來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新機遇。這種機遇,源於自身,更源於其所處的環境。對此,西鹹新區黨工委委員,秦漢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佔文指出:“近年,秦漢新城緊盯文化旅遊、大健康、新能源汽車、光伏和裝配式建築五大主導産業,全力以赴招大引強,招新引優,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願景:文化高地 宜居之城 打造田園城市的示範和樣板
城市定位是城市發展戰略的核心。田園城市的示範和樣板定位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由秦漢新城的綜合實力和其在大西安的功能所決定,由這支秦漢鐵軍對奮鬥目標的孜孜以求和強大執行力所決定。
秦漢新城接下來將在五個方面創造建設大西安的新業績。
第一,通過五到十年的不懈努力,將把秦漢新城打造成絲路文化高地。用現代科級講好中國故事,大秦文明園成為中華文明的會客廳。
第二,把秦漢新城打造成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三年內寶能等新能源汽車下線,為全國各地乃至周邊國家提供“秦漢製造”。單晶矽、多晶硅等光伏新能源新材料企業引領全省産業發展。
第三,把秦漢新城打造成國際大健康産業聚集區。瞄準國內外一流健康醫養企業,依託交大第二附屬醫院、秦漢中心醫院、中國秦嶺生物醫藥産業園、大醫科技城、艾爾菲再生醫學創新産業園等高端醫療資源,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服務産業聚集區。
第四,把秦漢新城打造成創新創業的熱土。大力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發展平合經濟、共享經濟,積極培育新經濟、發展新業態、創建新模式,年內完成40萬平方米的眾創空間,進一步發揮眾創孵化載體優勢,加速數字渲染、語言翻譯、生物技術、快閃記憶體存儲等相關産業聚集。
第五,把秦漢新城打造成生態宜居之城。持續做好五陵垣片區綠化,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盡顯五陵垣蒼涼、雄渾之美;不斷提升渭河生態景觀帶的功能和品質;加快建設大西安北部“綠肺”,打造田園城市的示範和樣板。(供稿 文/圖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管委會 編輯 翟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