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問題是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尤其是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是陜西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我們要堅持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頭腦,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刻認識陜西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和環保工作的艱巨性,進一步增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陜西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近年來,我省生態環境品質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是,由於基礎脆弱、歷史欠賬較多等原因,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的任務還很艱巨,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復,特別是秦嶺北麓還存在違規建設等嚴重問題。必須認識到,保護好生態環境,我們還有不少難關要過,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還有不少頑瘴痼疾要治。面對困難,我們只有扎紮實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折不扣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以鐵的決心,集中優勢兵力,採取過硬措施,堅決打好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四場保衛戰,才能不斷滿足三秦百姓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要以秦嶺整治保護為重中之重,打好青山保衛戰。秦嶺保護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關乎子孫後代的工作。要牢固樹立秦嶺保護區保護至上理念,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嚴格執行有關條例,嚴守生態紅線,嚴控開發建設範圍,嚴厲打擊破壞行為。要突出違規建設、違規採礦採石治理等重點,依法依規、動真碰硬抓好整改。要舉一反三、徹底治理,依託網格化管理機制和衛星遙感技術,開展秦嶺全域生態環境問題排查和整治行動,強化衛片執法檢查,做到動態實時監管全覆蓋。對秦嶺保護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要嚴肅追責問責、絕不姑息遷就。
要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持續改善秦嶺生態環境。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以及內在規律,圍繞解決全省生態環境特別是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科學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體系,嚴格落實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構建河長制湖長制嚴密責任體系,深入推進渭河、漢江綜合治理,加強水源地保護;採取封育保護、退耕禁牧、還林還草和植樹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提高植被覆蓋率。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全省上下務必深刻認識目前我省生態環境保護的艱巨性,並以高度的政治意識、自覺的責任擔當、紮實的具體行動,勵精圖治、攻堅克難,努力改善環境品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