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西省第五屆道德模範巡禮 連忠照:行走在文學道路上的勇士
“別人説我很苦很慘,但我覺得自己還是很幸運。有那麼多好心人在關注、關心著我,我希望用自己樂觀的心態寫出更多謳歌時代精神的文章。”9月3日,記者來到位於咸陽市旬邑縣園丁小區的連忠照家。和連忠照談起他走過的文學創作之路,記者在他身上看到了對命運不屈服的剛強。
連忠照在旬邑可謂家喻戶曉。他是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陜西散文學會會員,是陜西最具影響力的殘疾人作家之一。
連忠照出生在旬邑縣清垣鎮連家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1歲那年,他左腿患了嚴重的骨髓炎。幾個月後,藥物中毒導致他雙耳失聰。“從此我的世界寂靜無聲,我對前途感到渺茫……”當時的連忠照非常痛苦。看到同齡的夥伴都進了學校,他是多麼渴望像他們一樣坐在教室裏學習。雖然他未能進入校園,但這沒有阻斷他對知識的渴求。從那時起,連忠照每天在床上自學文學、地理、歷史、哲學。只要能得到的書他都看。家裏買不起書,他就四處借書看。隨著讀書量的不斷增大,連忠照發現自己對文學書籍特別感興趣。文學夢漸漸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連忠照説,他的理想是當一名作家,像巴金那樣寫出感人至深的作品。為了圓他的文學夢,父母用微薄的收入讓姐姐幫他報了一所函授學校,接受專業老師的指導。後來,偶有作品發表,使他對文學創作更有信心。他開始向全國各地的文學社投遞自己的作品。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很多作品刊登在報紙雜誌上。
令連忠照沒想到的是,正是發表的這些文章,讓他得到了一份千里以外的好姻緣。遠在雲南同樣熱愛寫作、身患殘疾的劉向月向他拋來了愛情的繡球。隨後,他們書信傳情,讓原本遠隔千里的心逐漸連在一起。兩年之後,劉向月來到了連忠照的身邊。
“説實話,看到他們家裏貧苦的狀況和他的身體狀況,我有一點小小的失望。但是,他和他的家人用最真誠的心感動了我,讓我感受到在自己家中都不曾感受到的溫暖,於是我毅然留了下來。”説起當時的情況,劉向月臉上洋溢著幸福。
為了讓劉向月過上好日子,連忠照在婚後的十多年裏幹過很多活——擺地攤、開書店、辦話吧、幫人修補衣褲等。有時外出辦事,為了省錢,晚上連忠照就睡在車站候車室裏。有一年春節趕不上火車,他就在火車站的廣場上坐了一夜。即使生活再艱難,連忠照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文學夢。
天有不測風雲。1997年,連忠照的病情惡化,看病花光了家裏的積蓄。夫妻倆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選擇從頭再來。那段日子,連忠照在妻子的支持下側著身子開始創作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説《生命的微笑》。他用生動的文字展現了當代殘疾人的生存狀態和感人至深的親情、愛情故事。2012年,在陜西省作家協會的幫助下,連忠照的長篇小説《生命的微笑》出版。書的序言《一個殘疾人的文學人生》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學語文閱讀教材。
2014年,連忠照病情復發。在陜西省作家協會、省文學基金會、省殘聯和旬邑縣相關部門以及著名作家賈平凹的資助下,連忠照接受了高位截肢手術。他説,自己雖然失去了一條腿,但是還有另一條腿,耳朵聽不見了,但眼睛還能看得見。此後,連忠照更加勤奮創作,陸續出版了散文集《詩意旬邑》、長篇小説《釵頭鳳》。近年來,連忠照先後獲得陜西奮進文學獎、中華新好散文徵文優秀獎、《散文世界》雜誌徵文優秀獎。(記者 張丹 通訊員 燕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