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融”字訣:“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帶來新思維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9-13 15:53:27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9月11日至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2018“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高峰論壇(以下簡稱“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行。論壇以“新時代、新作為、新跨越”為主題,旨在不斷夯實合作基礎、凝聚各方共識,搭建中外“民心相通”的橋梁。

  此次高峰論壇是“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首次在北京之外的城市舉辦的高峰論壇,對於正處於多個歷史機遇疊加期的西安市來説,需要思考“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能為西安帶來怎樣的新機遇。

  西安“融”字訣:“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帶來新思維

  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在2018“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高峰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攝影 夏德朋)

  讓“共同體”成為西安融入“一帶一路”的新窗口

  “有人講,改革開放看深圳,我們希望‘一帶一路’看西安。當前的大西安,已經從開放的‘末梢’轉變成為開放的最‘前沿’,正處於追趕超越抓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在高峰論壇開幕式上,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在致辭中説道。

  此次高峰論壇落地西安,恰好與西安作為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區域位置高度吻合,也符合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全球化發展定位。同時,西安也正在全方位的融入“一帶一路”。比如2018年1月至8月,西安已接待境內外遊客1.8億人次;截至8月份,西安的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789列。一個個數字刷新的背後,顯示著西安與世界間粘性的增加。

  西安“融”字訣:“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帶來新思維

  中國、意大利合拍紀錄片《長安到羅馬》發佈,將推動西安與羅馬的文化交流(攝影 夏德朋)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之際,“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匯聚全球50個國家的眾多電視人、媒體人齊聚西安,對西安而言是一次傳文化、展形象的絕佳機會,也將為西安的城市整體宣傳注入新的思路。“用你們獨特、專業的眼光、藝術的手法、國際化的平臺,進一步向世界宣傳大西安厚重的千年曆史文化。”王永康也如此建議説。

  想融合,首先要融入。西安將“一帶一路”倡議作為自身發展的頂層設計,是西安“主動融入”。而西安的國際化之路,之於其他國家的城市而言,一定是從認識、熟悉到深刻的過程。因此,西安除了“主動融入”外,還需要“借力使力”。而所借之力,就如“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這樣的平臺,建立對話機制,創造合作機會,推動西安的“城市輸出”。

  西安“融”字訣:“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帶來新思維

  “大美長安大型音樂文化采風活動”發佈儀式上,西方搖滾樂與安塞腰鼓的融合演出(攝影 夏德朋)

  用“絲路文化”促進西安全面進入“融”階段

  “文化資源是西安最獨特的戰略資源。當前,西安正在著力打造絲路文化高地和內陸開放高地,不斷增強文化自信。”王永康在高峰論壇上介紹道,“絲路文化”也在西安重點挖掘的文化資源之列。

  絲綢之路是西安歷史上的濃墨一筆,鑄就了“絲路文化”成為西安文化脈絡中的重要主線之一。依託文化這一戰略資源,西安正在大力實施“文化+創意、文化+旅遊、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會展”,努力以跨界融合培育新業態、催生新動能。西安的文化挖掘和産業發展進入了“融”階段。

  以“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為契機,擴大西安影視、文化等産業融合性發展,促進西安影視作品的影響力和輻射度;以“一帶一路”為紐帶,用“絲路故事,國際表達”的方式,推動影視、文化等産業的走入國際、傳播“絲路文化”,則是西安的必修課。

  西安“融”字訣:“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帶來新思維

  西安廣播電視臺絲路頻道總監張曉良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羅赟鵬)

  文化是産業發展的新機遇,也是西安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動力。媒體融合也是西安融入“一帶一路”、做好“城市輸出”的必要需求。2017年9月7日,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的地方電視台中唯一以“絲路”命名的西安廣播電視臺絲路頻道開播,自此,西安的“絲路文化”有了“承載之地”。“絲路頻道希望能借助‘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的平臺,整合國際資源,進行合作模式和內容創作的創新,通過紀錄片、系列文化節目等,推動文化的理解、融合、發展,實現絲路頻道的‘走出去’。”西安廣播電視臺絲路頻道總監張曉良説道。

  大力推動媒體融合,加快報紙、電臺、電視、網絡、新媒體等資源重構,做大融媒體、豐富新手段,是西安打造融媒體發展新高地的必由之路;與各國媒體、社會各界進一步加強合作,不斷擴大“朋友圈”、學習好經驗,使西安媒體發展進入“融”的階段。以媒體之“融”助力産業之“融”、文化之“融”,進而實現西安與世界之“融”。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