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灃東杯”陜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決賽項目展示區(攝影 宋佳)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宋佳):通過手機攝像頭就能在一張美食地圖上看到各種美食的三維立體圖像,並且伴有語音介紹;通過一架無人機,能夠對天然氣管道的周邊隱患進行預警……
9月18日,在2018“灃東杯”陜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現場,信息技術、生命醫藥、農業科技、先進製造、材料與工程、新能源及節能環保6大領域的參賽項目琳琅滿目,展示了科研工作與大眾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本次大賽由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科學技術廳、陜西省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管理委員會主辦,陜西省高校科協聯合會、陜西省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陜西省創新驅動共同體、西安統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在對參賽團隊的採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希望通過大賽,能夠了解市場需求,擴大項目的市場影響力。”這生動闡釋了本次大賽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生力軍作用,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工作人員創新爭先熱情,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企業孵化的主旨。
通過大賽了解社會各界對項目的評價
通過手機將美食地圖立體化(攝影 宋佳)
在“基於VR技術的文化與教育資源數字化展示平臺”項目展區內,通過一個手機APP既可以把美食地圖中的美食立體化,也可以對“電子積木箱”中的每個部分進行立體展示和語音講解,用以進行電子教學。
本項目領隊、來自陜西師範大學的張玉梅介紹:“我們的項目主要分兩個模組:一是文化方面,用VR技術把文化體現出來;二是教育方面,通過VR和AR建立虛擬實驗室、人體醫學系統和生物博物館。”張玉梅表示這是第一次參加類似的比賽,希望通過大賽了解社會各界對項目的評價,以便於後續改進,使項目更快貼近市場,實現落地。
大賽決賽評委會主任竇文章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翟玉欣)
本次大賽決賽評委會主任、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博雅方略集團首席專家、創業導師竇文章在接受採訪時對這一項目的市場價值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應用性非常強,這也是這次大賽參賽項目的整體特點,也表明瞭科技工作者日漸成熟。”
希望大賽幫助我們進一步擴大市場影響力
來自空軍軍醫大學的參賽項目“國家Ⅰ類新藥重組改構人腫瘤壞死因子α研發”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藥物,並且已經與廣州的公司合作進行了試生産,在63家醫院完成了12400多例應用,將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有效率從17%提高到48.7%。
來自空軍軍醫大學藥學系的李萌接受採訪(攝影 羅赟鵬)
本項目領隊、來自空軍軍醫大學藥學系的李萌表示希望通過本次大賽擴大項目的影響力,她説:“一個新藥的研發時間長達十幾年,這個過程中,我們項目一直沒有參加過類似的比賽,因為之前我們比較注重科研部分,現在項目比較成熟了,希望進一步擴大市場影響力。”
李萌認為這樣的比賽對於科技工作者來説是一種激勵:“其實很多科研項目都是停留在高校中,申請一兩個專利之後就不了了之了,但是這個大賽使我們科研工作者能夠了解市場,經過甄別,很多科研項目可以直接走向市場,讓我們知道自己研發出來的産品是真正能服務於社會的,我們研發的動力就更足了。”
大賽是對産品落地能力的檢驗
“國防工程自主巡查機器人”項目能夠對國防工程內部環境及設施設備進行自主巡檢巡查,具備預定線路自主巡檢、巡查數據實時回傳、主要設備運行狀態自動監測、管路泄漏和電纜過熱現場診斷、重要參數自動識別讀取等功能;同時,系統還可代替警衛人員在國防工程外部巡邏警戒以及在哨所、口部站崗值守,具備重要區域自主巡查、可疑目標自動識別跟蹤、執勤口令智慧復核、應急情況鐳射拒止等功能。
目前,該機器人已經運用於天安門巡邏,並且在騰訊,富士康等大型企業投入使用。
該項目是由廣州高新興機器人有限公司和火箭軍工程大學合作開發的,在本屆大賽中,這種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機構合作的項目比比皆是,已經形成了大賽的一個亮點。
竇文章認為,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合作是一種進步,他説:“前兩屆大賽中,科研機構申報的項目內容只有科研部分,缺乏應用性。如今,科研機構主動與企業合作,讓企業申報,這表明大賽的連續舉辦,引導了科技工作者走出實驗室、走向社會,促進了科研成果服務於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本項目領隊、來自廣州高新興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的劉彪表示:“大賽對於我們來説是一種檢驗,如果你的産品不能落地,你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我們想通過比賽檢驗産品的落地能力,獲取一個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