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成立十週年紀念國際研討會——“‘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外法學教育新發展”在西安舉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徐顯明,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郭大為,最高人民法院副部級專職委員胡雲騰,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等出席會議。來自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陜西省的政法界人士,以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香港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海內外法律院校的嘉賓10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黨總支書記王保民主持,法學院院長單文華作法學院工作報告。
此次研討會是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成立十週年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郭大為、胡雲騰、黃進、王樹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香港大學法學院院長Michael Hor、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學院副院長Gabrielle Appleby、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李黎明分別致賀詞,對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建院10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並對學院的發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此次研討會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與法學教育國際化”“技術發展、法學學科評估與法學教育前景”“法律職業的演進與法學教育的發展”三個議題展開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法學教育的國際化提供了新的契機,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新型全球化的一個典範,將在國際化視野的法律人員、跨國化規則建構的法律體系、全球化供給的法律服務等方面對法學教育帶來深遠的影響,為法學教育和法學知識的形成與傳播提出新的要求,法學院校有必要圍繞“一帶一路”的法律需求,在課程設置、人員培養模式、學科發展、學生和師資隊伍的國際化等方面進行積極調適,迎接“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新的法學教育國際空間。
學科評估與教育教學是教育學的一個熱點問題,它關係到教育的品質和教育的發展。專家們一致認為,法學學科有其自身的特色,應當立足法學學科發展實際,構建符合學科自身特點、體現學科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評價體系。其中如何用好數據科學技術手段服務法學學科發展,尤其值得關注。
西安交通大學有著悠久的法律人員培養傳統。早在一百多年前,學校前身南洋公學就已經開設了南洋特班,教授憲法、國際法、條約法等法政課程,培養法政人員。特班學生李叔同(弘一大師)翻譯出版了中國第一部國際私法著作,著名校友王寵惠和徐謨先後出任國際常設法院首任中國籍大法官和聯合國首任中國籍大法官。(供稿 西安交通大學 編輯 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