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張雅潔):佳節人月兩團圓,9月24日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9月21日的西安火車站,又迎來了一個節日前的出行高峰。城市的夜幕緩緩落下,西安火車站卻聚滿了獨在異鄉的人們。對於他們來説,有一種情感叫做回家,有一種歸心似箭叫做“不捨晝夜”。
五十多歲的“老陜”王明換(左)和李起蘭(右)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張雅潔)
回家人:歸心似箭 “不捨晝夜”
五十多歲的“老陜”王明換和李起蘭是陜西商洛人,多年以來,夫妻倆一直穿梭于西安各大工地,丈夫做大工,妻子做小工,日子雖然辛苦但兩人相互扶持,從不抱怨。9月21日下午,工地下班後,夫妻二人來不及吃飯直奔車站,候車的空隙,二人才各吃了一桶泡面作為晚飯。
西安火車站第三候車室旅客候車情況(攝影 張雅潔)
王明換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自己的小拇指因務工而受傷,所以纏上了厚厚的繃帶,顧不上先把傷養好,就先趕著回家了,家能夠治愈他所有的傷痛。
“不管自己掙了多少錢,不管路途多艱辛,回家的心情總是愉快的。這些年,不管有錢沒錢,都一定要和家人團圓。” 妻子李起蘭説道。由於家裏有三個孩子和老人需要撫養照顧,所以王明換夫妻二人仍堅持在外打工。
車站的燈光昏暗,成千上萬的回家人搖曳在風中,他們有的坐在地上,有的靠在墻上……他們知道,熬過這一晚就能到家了。
K8204次列車員侯雨林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張雅潔)
鐵路列車員:徹夜守候 叫醒回家人
叫醒臥鋪車廂裏一個個睡眼惺忪的旅客,是列車員侯雨林每天要做的工作,侯雨林在鐵路工作已經十幾年,早已習慣了長期的夜班工作。對於像中秋節這樣的節日,侯雨林表示已經沒有特別的感覺。逢年過節,鐵路臨時加運,他們就更忙了。“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在服務別人回家的時候,甚至忘記了自己也要回家過節的事。”侯雨林對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説道。
K8204次列車員侯雨林正在整理旅客車票(攝影 張雅潔)
給臥鋪車廂的客人換票是侯雨林的工作內容之一。“很多人以為換票是我們為了規避旅客逃票的風險,其實不然,換票一方面便於管理,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叫醒旅客,是一種服務。”侯雨林説道。為了防止旅客下錯車,侯雨林整夜穿梭于K8204的臥鋪車廂,按照鋪位看票叫人。由於火車會出現晚點的情況,列車員們絲毫不能馬虎,必須保持清醒計算好每個站點停靠的時間。
中秋月圓花靜好,每逢團圓家更親。返鄉的的大幕已經拉開,許多在外打拼的人已經踏上了回家的路,但仍有許許多多的平凡人堅守在崗位,為千萬人的闔家團圓默默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