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天道酬勤,春華秋實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40年來伴隨著改革的春風,陜西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的“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緊抓“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用心講好陜西故事。近日,圍繞改革開放40週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特策劃“改革開放四十年 見證魅力延安”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延安各個區縣,了解延安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風貌、新成就。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陳嵐 劉君慧):六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溝壑相連、未經開發的荒蕪之地;六年後,這裡的人們在智慧化的城市裏享受現代生活,感受改革開放為城鎮建設帶來的變革。這片坐落于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區的城市,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帶給人們凝聚人心、戰勝困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在嶄新時代讓人們砥礪前行,這就是延安。在這片具有中國偉大革命精神的紅色土地上,這裡的人們在新時代用改革開放再出發精神建設新區,讓延安精神煥發全新光彩。
延安新區新貌 (供圖 延安新區管委會)
以延安精神為指引 點亮新區發展新面貌
延安,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作為全國革命根據地城市中舊址保存規模、數量、佈局較為完整的城市,這裡留下了豐富的紅色革命遺跡,也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延安老城在鳳凰山、清涼山和寶塔山之間的狹窄盆地內,沿延河和南川河河谷而建,呈“Y”字形的城市裏僅36平方公里容納了50萬左右人口,城市用地緊缺,建築密度大,導致市區內168處革命舊址被城市發展、市民日常生活所蠶食。交通擁堵、城景爭地、城鄉統籌所必需的城市空間不足等問題日益突出。作為紅色聖地和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這樣的地形環境嚴重制約了城市功能的發展和吸納擴容能力,更影響著市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紅色旅遊勝地的發展。
延安新區新貌 (供圖延安新區管委會)
如何在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保護革命舊址、增強人民生活幸福感、激發城市活力多重需求方面達到平衡,延安市委、市政府邀請近百位水文地理、岩土工程、城市規劃、生態環境等方面專家就延安城市發展問題進行勘查論證和模擬實驗。經過長時間的調研以及集合多位專家學者建議,在2011年12月的延安市四次黨代會上確立了“中疏外擴、上山建城”的城市發展戰略,並於2012年正式開工建設。
對於新城建設思路,延安新區管委會主任薛鵬春在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表示,延安新城的建設是延安市委、市政府對標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五大理念打造的一座宜居、宜業、宜遊人民滿意的現代生態新城。“中疏”,就是把延安老城區的密度減下來,保護革命舊址,突出紅色歷史和地域文化元素,努力恢復原貌,彰顯聖地特色,大力發展旅遊業,把老城區建成旅遊文化名城;“外擴”,是將老城區的部分城市功能擴展到新區,建一個生態、現代、宜居的新延安。
延安新區管委會主任薛鵬春講述延安新區建設(攝影 羅赟鵬)
從規劃實施再到如今,在延安老城區北側的近20平方公里土地上,延安人用短短6年時間讓人們看到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也看到了延安精神的再度輝煌。延安新區建設6年多來,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事業、生態建設等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成效,按照“先建挖方區、填方區先綠化、待沉降穩定後建設”的建設時序,打通了北、西、南三個方向與老城區的6條連接道路,32條共80公里的市政道路建成通車讓城市主幹路網全面形成。按照承載常駐人口15萬、産業人口10萬左右的規模建設四大高品質居住區,已建成和在建住房21800余套達到入住居民5萬多人,人口聚集提速讓城市活力開始顯現。
延安新區新貌 (供圖延安新區管委會)
在教育建設方面,延安新區共規劃建設高級中學4所、初級中學5所、小學8所、幼兒園根據小區配建13所,可提供學位38000個。截至目前5所中小學、5所幼兒園校招生開課,在校學生6200余名讓新區教育得到保障。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全科門診正式運行、綜合三甲醫院建設加快推進、2018年10月份即將建成投用的延安市中醫院以及啟動建設的卓雅醫療綜合體為群眾提供便捷優質醫療服務。國際滑雪場開業運營、北大陽光教育小鎮、康養小鎮、體育小鎮的加快實施滿足廣大群眾康養健身需求。
在生態景觀方面,按照“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建設標準,以“一環+一網+五廊+公園”為生態景觀架構,其中一環即8平方公里的山體生態環,一網即4平方公里公共綠地網,五廊即連接新老城區的五個方向的生態廊道,公園即2個綜合性公園、1個社區公園、5個特色公園、15個街頭綠地共同構建花海綠洲襯托、特色公園支撐、景觀廊道連接、街頭綠地點綴的生態景觀體系,顯著提升新區景觀風貌。
延安新區新貌 (供圖延安新區管委會)
2016年延安為民服務中心建成投用,196個窗口開展便民服務,有力促進了人口向延安新區聚集;學習書院建成開放成為弘揚延安精神、宣講革命傳統的重要基地;延安大劇院共舉辦演出活動58場,各類會議、培訓、講座36場次,極大豐富了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特別是中國第十一屆藝術節開幕式在延安大劇院成功舉辦更是提振了全市人民對建設發展新區的信心,也激發了社會各界參與延安新區建設的熱情。
延安以打造“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産城融合水準高、城市功能配套齊全、公共服務應有盡有、居住環境舒適便利的延安城市核心區、産城融合示範區、新型城鎮化試點區”為目標,以構建穩定可靠的城市運營、城市社會治理、新型城市管理“三大體系”為舉措,快速融入“一帶一路”發展,不斷提升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竟爭力。
以最優環境為目標 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新延安
延安新區在一天天地成長,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老城區的交通、居住壓力,對革命舊址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但是圍繞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精神,延安新區建設也在不斷提出新的目標,從硬體設施建設專項內涵品質提升,步入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延安新區全面進入了助推延安經濟發展、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的新階段。
“延安新區對發展建設進行了再次樹立和思考,延安新區要瞄準區域發展優勢,全力將延安新區營造為服務好、管理優、成本低的營商區,增強企業落地新區的發展信心,讓延安新區投資、創業的名片更加閃亮。我們要在延安率先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突出高品質發展,形成具有特色和具有內生動力的産業體系。”薛鵬春表示。
延安新區全部建成主要以創新、綠色、高端産業為主要發展方向,重點發展輕資産、現代服務業、大數據、健康養老等産業,堅持用新思想引領發展,創新經營城市路徑,變招商為選商,引進一批引領城市發展方向、體現時代特徵、代表轉型變革的企業在延安新區落地生根。
靈活的供地政策、優惠的財稅獎補政策、積極的人才激勵機制、便捷的政務審批制度、高效的金融服務體系、快捷的公共服務平臺等六大方面優化營商環境,為落戶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環境保障,對推動延安新區高品質發展起到了卓越的效果,以2018年5月在西安舉辦的第三屆絲博會為例,延安新區經過積極的推介、洽談、對接,與各企業達成一致,共簽約14個項目,總簽約額為100多億元人民幣,收穫頗豐。
延安新區新貌 (供圖延安新區管委會)
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全新時代,延安人以延安精神之引領、以先進科技之手段打造全新城市模式,讓延安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美好的夢想向前邁進堅實一步。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延安正在向世人展示全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