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吳宇婷): 9月26日,陜西省第三屆“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論壇”在西安開幕,來自海內外的1500余名學者齊聚古都西安,共商陜西人才大計。在開幕式上,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面向來自全球的青年學者推介陜西,同時發出誠摯邀請:“希望有更多人才來到陜西,留在陜西,在陜西成就一番事業。”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田英良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王瑩)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田英良在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表示,陜西近兩年在引進人才、吸引人才方面力度非常大,而且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陜西的城市發展也特別快,陜西是一個對人才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我很支持年輕人在這裡創業、安家落戶。”田英良説道。
“一直以來,我很關注西部顯示産業的發展。隨著陜西著力打造的千億級電子信息産業集群,陜西也初步形成了産業集群效應。我很樂意將自己在顯示方面的科研成果應用到陜西的相關産業上。”田英良説道。
栽好梧桐樹,何愁鳳不來。陜西,作為華夏文明發祥地,“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蘊含著蓬勃發展的巨大潛力,如今,現代科技的進步和交通工具的快速發展,使不沿邊不靠海的陜西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陜西提出打造“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的政策方針,憑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交通運輸上發揮著重要樞紐作用。同時,東西雙向開放戰略的實施,使陜西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門戶優勢漸顯。
功以才成,業以才興。“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田英良説道,“一方面,要吸引大型産業留駐,形成産業集群效應,為更多的人才提供大展身手的平臺,讓人才‘有處可去’;另一方面,關注新興産業的發展,對當地高校的前沿科研給予政策的扶持和支持,科研成果轉換為産業,從而帶動當地新型産業的崛起和升級。”
同時,田英良表示,希望陜西未來有更多這樣的論壇,尤其是在高校中進行大力推廣,給青年才俊信心、決心,讓更多的人認識陜西,了解陜西的發展變化,從而選擇在此創業、落戶。
據悉,陜西省“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論壇”自2016年以來已經舉辦了三屆,前兩屆中,先後有來自五大洲20多個國家3500多名青年才俊應邀而來,其中有580多人與有關單位簽訂了工作協議,投身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技術、人工智能、金融、網絡安全、現代農業、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創新實踐。此次論壇聚焦各行業優勢、特色領域國際學術研究前沿與熱點,分別通過學術研討與交流,青年學者實地參觀考察各單位或地區科研環境、工作條件、實驗設備、生活環境及相關配套服務設施,深入座談交流,使與會學者切身感受陜西悠久的歷史文化、宜居宜業的優美環境、求賢若渴的誠意和海納百川的胸懷。
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陜西作為華夏文明發祥地,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蘊含著蓬勃發展的巨大潛力。
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興起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改革人才培養使用機制,推動人才政策創新突破和細化落實,做到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拘一格,使人才各盡所能,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讓陜西涌現更多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