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正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跑道上滑行。據悉,每天約有950架次的飛機在這裡起降。 記者 袁景智攝
截至9月18日,2018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累計完成運輸起降23.5萬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200.3萬人次,同比增長7.7%;完成貨郵吞吐量20.4萬噸,同比增長14.6%。
“隨著國家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西北地區經濟發展迅猛,航空運輸需求旺盛。2017年,西北地區航班量同比增長14.17%,在全國7個地區空管局中位列第一。”民航西北空管局局長謝林岩説。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明確建設的國際樞紐之一,是我國八大樞紐機場之一。依託自身優勢,以打造“國際運輸走廊”和“國際航空樞紐”為目標,陜西積極構建五洲相連、陸空聯運、無縫銜接的對外開放大通道,助力“三個經濟”發展。
構建綜合交通樞紐
5月7日,一架滿載旅客的天津航空GS7987航班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飛往英國首都倫敦,這標誌著西安乃至西北地區首條直飛英國倫敦的航線正式開通。至此,西安又多了一條飛往世界重要政治金融中心的航線。
“陜西正處在深化對外開放的機遇期,新航線的開通,對促進陜西國際航空物流樞紐建設和臨空經濟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強説。
目前,陜西航空運輸已邁入高速發展期。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為核心,陜西正加速構建國際航空樞紐,著力推動形成航空帶動、陸空互動、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體系,將西安打造成國際性重要樞紐城市。
構建綜合交通樞紐,不僅需要繁忙的空中航線,還需要鐵路和公路的加強輻射。對此,陜西積極推動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在機場三期工程設計中,東航站樓預留3條地鐵、5台10線高鐵城際的引入條件,打造各類軌道交通與機場立體化連通、一體化建設、無縫隙銜接的綜合交通樞紐,實現以地鐵服務大西安,以城際覆蓋關中城市群,以高鐵輻射周邊8省區,構建以機場及周邊地區為核心、向外延伸輻射的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
“東航站樓是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核心,空間佈局合理,內部流程清晰,旅客步行距離較短,乘機快捷方便。緊靠樓前的綜合交通樞紐融合了高鐵、城際鐵路、地鐵、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各類交通換乘十分方便,極大提升了旅客出行體驗。”西部機場集團機場建設指揮部品質技術部副總經理高戈説。
國際航空樞紐魅力初現
作為我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陜西是周邊毗鄰省區最多的省份,西安是距離亞歐大陸地理中心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3小時航程基本上可覆蓋國內所有省會城市和重要經濟城市,擁有飛往歐美的最佳航線和連接歐洲的鐵路通道。
經計算,相較于沿海一些城市,通過西安飛往歐洲的貨運航線,一次往返能節約15%的貨運成本。鋻於此,我省從去年到現在開通了西安至芝加哥、阿姆斯特丹、哈恩3條國際貨運航線。2017年,這3條國際貨運航線運輸貨物1.1萬噸,推動西安國際航空貨量同比增速超過70%。
目前,陜西擁有運輸機場5個,2017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186萬人次,排名全國機場第8位、全球機場第46位,是全球前50位機場中增速排名第4位的大型機場。截至2017年底,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通國際(地區)航線57條,航線網絡覆蓋五大洲的26個國家。今年5月2日和5月7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通西安至聖彼得堡、倫敦兩條歐洲直達航線,通往歐洲航點達到7個,初步形成了向西開放的通道優勢。
同時,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承擔著全省98.6%的航空貨運業務量,現有全貨運航線14條。獲批進境食用水生動物和水果指定口岸,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國際口岸資質達到4個,有效吸引了國內外資金、商品、技術等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形成了國內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國際直達歐美的全貨機物流網絡佈局。
臨空經濟釋放新活力
如今,機場已從傳統意義上的單一運送旅客和貨物的場所,演變為全球生産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節點。
“陜西經濟需要與全球經濟、全球産業價值鏈相連,這和陜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相呼應。2017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客流量躋身全球前50位,貨運增速居全國第2位。作為國內發展最快的機場之一,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為陜西發展臨空經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説。
談及機場與區域經濟的關係,陜西省宏觀經濟學會會長趙銳説:“機場的設施資源是發展臨空經濟的基礎動力,地區的經濟規模和産業層次是發展臨空經濟的內生動力,市場環境則是發展臨空經濟的外源動力。當前,陜西發展臨空經濟其時已至。”
隨著臨空經濟的升溫,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機場及交通走廊周圍聚集,不斷拉近陜西與世界的距離。海航現代物流總部、東航—賽峰起落架深度維修基地、陜西梅裏眾誠動物疫苗生産基地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落地;以航空主業為突破,東航、深航、川航等13家航空公司落戶空港新城,形成西部最大的航空總部基地;飛機維修、航材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物流運輸等領域的138家企業聚集空港新城,初步形成了臨空經濟全産業鏈。
臨空經濟正在釋放新活力。然而,對於承接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的空港新城來説,構建符合陜西特色的臨空經濟産業集群,引發各類要素在此“裂變”,是建設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的重中之重。
對此,曹允春説:“在已經獲批的12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中,首次提及‘軍民融合’,這是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承擔的特色使命。目前,西安基本形成了以軍帶民、以民促軍、軍民融合的多元化、集群化發展格局,陜西有實現軍民融合的基礎和條件。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應利用現有資源,創新軍民融合模式,為臨空經濟發展尋找新的突破口,助推陜西經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