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旅遊部旅遊參贊史寶樂(Bora Shnitman)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攝影 馬淑媛)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丹):“西安是我在中國的老家,這座融合了古典與現代元素的文化古城充滿著無限的魅力,當今旅遊市場不斷擴大,如何利用文化優勢搶佔先機,挖掘文化遺産的深層潛力,創造出接受度高的文旅品牌則成為每個城市、每個國家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以色列旅遊部旅遊參贊史寶樂(Bora Shnitman)説道。
10月9日,2018世界文化旅遊大會峰會在西安浐灞生態區開幕,這場擁有國際化視野的專業大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旅遊專家前來參加,共同探尋新時代旅遊業升級轉型之路。史寶樂(Bora Shnitman)受邀作為座談嘉賓出席本次大會,就“世界文化遺産如何鑄就國際化文旅品牌”與業界同仁進行探討,並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
挖掘文化遺産深層潛力 創新文旅産業發展
以色列旅遊部旅遊參贊史寶樂(Bora Shnitman)在2018世界文化旅遊大會峰會發言 (供圖 世界文化旅遊大會峰會組委會)
“談及世界歷史文化遺産的發展,我覺得我們應該用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同中國一樣,作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老國度,以色列也擁有著眾多世界歷史文化遺産,每一處遺産背後都隱藏著動人的故事亟待被發掘。有些文化遺産僅用肉眼看就可以給人們帶來視覺美感享受,人們可以對此類文化進行包裝行銷,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説的‘旅遊景點’,但是還有海量的文化遺産是不可視的,我們甚至無法準確估量其中蘊含的巨大文化價值,比如重大節慶活動、歌謠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他們的價值如何被釋放,這些問題才是我們需要深度思考的。”史寶樂(Bora Shnitman)説道。
他表示,中以兩國應利用歷史文化優勢搶佔先機,挖掘文化遺産深層潛力,創造出年輕人接受度高的文化産品。當人們看到摸到的不再是千年之前冰冷的文物古跡,而是溫熱充滿人情味的現代産品,對文化的理解與感悟自然會深入內心。“我曾在觀看歐洲的歌劇演出之中發現,當地不僅對歌劇內容進行了創新,而且對表演的場館也進行了升級和裝飾。同時對旅遊景點周邊的酒吧、售賣的文創産品加大文化元素的注入。讓遊客對當地文化有深入直觀感受。”史寶樂(Bora Shnitman)説道。同時他表示,在發展文旅産業的同時,不能只關注眼前的經濟利益,一定要兼顧生態利益與經濟利益,平衡遺産保護與開發的力度,不要過分消費,才可以長久穩固發展。
用好現代媒體傳播平臺 行銷不忘維持文化本真
面對當今的科技創新時代,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巨大挑戰,全媒體發展思維催使文旅産業改變往日的傳統行銷宣傳手段。“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拓展中國旅遊市場,其中打通社交媒體渠道則是重中之重。抖音、微博、微信是中國社交媒體的典型代表,我的很多朋友都撰寫攻略,通過社交媒體與朋友分享旅途中的見聞,吸引更多的潛在遊客到這些地方來旅遊,這些平臺就是能幫助我們拓寬旅遊行業發展的有力工具。並且隨著旅行者的年輕化、多樣化,他們渴望發現更多的媒體平臺,用AR、VR等手段更好的分享旅行時的點滴,其實這也是在為旅遊從業者拓寬市場發展渠道。”史寶樂(Bora Shnitman)説道。
他以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産品為典型案例進行講解,他表示,故宮一直是大家印象裏最莊重肅穆的存在,代表著中國古代藝術文化的頂峰,可當“雍正皇帝”比起剪刀手賣萌時,博物館與民眾之間的鴻溝正在消散。抖音將這些歷史人物進行動畫處理,加上白話的文言文,歷史人物的形象立刻鮮活了起來,激發了民眾了解各個朝代的文化的興趣。故宮、長城、兵馬俑等著名景點其實已經無需再進行景點的硬性推廣,因為其聲譽早已享譽海內外,通過其中的文化元素來進行二次創意行銷,只會使遊客印象更加深刻。然而創新行銷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好則會為傳統文化帶來不利影響。旅遊從業者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底線,尊重歷史文化為先,做好行銷的把關工作,去除糟粕,真正的用好現代傳播手段,避免嘩眾取寵,使民眾以趣味的方式親近歷史,帶動旅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