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宋佳):10月21日,“紀念耀州窯創燒1400週年活動”在銅川市耀州窯文化基地耀瓷小鎮開幕,活動分為“耀·藝術”“耀·創意”“耀·未來”三大板塊。
10月21日下午進行的陶瓷文化産業發展論壇是“耀·未來”板塊的重頭戲,論壇邀請專家學者和文化産業從業人員圍繞陶瓷文化傳承保護、“一帶一路”與文化輸出、工業遺産復活再造等主題開展主旨演講和圓桌討論,共同探討耀州窯文化的開發保護,以及銅川工業遺産與現代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的業態方向,為中國南北窯係的對話與合作搭建了交流的平臺。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項目負責人和首席研究專家孟樹鋒圍繞耀州瓷的歷史和發展做了精彩分享。孟樹鋒開創了銅川陶瓷的一代新風,奠定了耀瓷技藝的理論基礎與發展方向。論壇期間,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對孟樹鋒進行了專訪,聽他講述耀州瓷的“前世今生”。
穿越古今 耀瓷架起文化橋梁
耀州瓷歷史悠遠。早在東晉之前,耀州窯係中心窯廠所在地——黃堡的陶業就已興起。唐代,黃堡窯場走進大眾視野。五代時期,耀州窯獨創的天青釉瓷器成為對後世制瓷具有重大影響的一項傑作。
宋代,耀州窯進入鼎盛時期,出現了“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的生産盛景。“發現于銅川黃堡的《德應侯碑》中國最早的窯神廟碑,也是至今發現的國內有名皇封的‘窯神’,體現了耀州瓷對中國陶瓷發展的貢獻和引領。也是在宋代,耀州瓷影響了河南、甘肅,廣東、廣西諸多地區,形成了從南到北、獨具特色的龐大耀州窯係,成為北方青瓷的代表。” 孟樹鋒表示。
作為絲綢之路上一顆閃耀的“明珠”,耀州瓷還為擴大和加深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不朽貢獻。據孟樹鋒介紹,埃及、坦桑尼亞、越南、斯裡蘭卡等地均有耀州瓷文物出土。
孟樹鋒説:“從一千多年前到今天,耀州瓷一直借助絲綢之路,為中華民族的文化交往做出貢獻。”截至2017年,中華陶瓷大師聯盟先後六次受邀參加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孟樹鋒作為中華陶瓷大師聯盟主席多次率團參展,並將耀州瓷帶上這一世界非遺舞臺。
“耀州瓷最寶貴的地方在於其中蘊藏的文化和精神內涵,與中華文化密不可分。我們以耀州瓷為媒介,為中華文化走上國際架起了一座橋梁。”孟樹鋒説道。
重振“瓷都” 銅川走上轉型道路
1977年,孟樹鋒的老師、中國陶瓷泰斗李國真經過三年實驗,在銅川陳爐恢復了耀州瓷燒制技術。
孟樹鋒認為,在銅川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之下,耀州窯正在實現全方位發展。他説道:“銅川將文化産業、旅遊等與耀州瓷相結合,同時注重宣傳,使耀州瓷煥發了新的生機。”
據了解,2017以來,耀州窯文化基地認真貫徹落實陜西省委“五新”戰略要求,依託耀州窯“絲路瓷都·千年名鎮”的文化底蘊,緊抓 “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機遇,一手抓耀瓷文化品牌塑造、一手抓陶瓷産業規模擴張,逐步形成了以漆水河生態廊道為軸、以耀瓷小鎮和“一帶一路”陶瓷企業總部為翼的發展格局。
“‘紀念耀州窯創燒1400週年活動’ 正是銅川市委、市政府潛心打造‘絲路瓷都’、重振千年耀瓷雄風的一次探索。未來,陶瓷産業將成為銅川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深挖文化基因、走上轉型之路的全新支柱。”孟樹鋒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