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記者在耀州窯博物館合影(攝影 沈衛)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宋佳):10月21日,“紀念耀州窯創燒1400週年活動”在銅川耀瓷小鎮開幕,這是銅川潛心打造“絲路瓷都”、重振千年耀瓷雄風的一次探索。借此契機,參加紀念耀州窯創燒1400週年·“一帶一路”中外記者大型採訪活動的記者團,走進陜西銅川耀州窯博物館和陳爐古鎮,探索耀州窯歷史,學習耀州瓷工藝,在歷史與現代的碰撞中洞見古瓷未來。
“紀念耀州窯創燒1400週年活動”開幕(攝影 王娜)
穿越時光 對話千年古瓷
耀州窯是中國古代著名瓷窯,北方青瓷的代表,創燒于唐代,五代成熟,北宋鼎盛,出現了“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的生産盛景,是北方唯一與“官、汝、定、哥、鈞”五大名窯比肩的青瓷窯場。
在耀州窯博物館和耀州窯遺址內,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色彩斑斕;嬰戲紋、刻花牡丹紋、印花蓮紋、印花團菊紋、刻花三魚紋,花樣繁多。透過這些耀州瓷精品,中外記者開啟了一段瓷文化之旅。
中外記者參觀耀州窯博物館(攝影 沈衛)
耀州瓷不僅穿越了1400年的歷史,還遠渡海外,成為文化交流的“使節”。據耀州窯博物館資料顯示,現在中東的阿曼、北非的埃及、東非的坦桑尼亞,東亞的朝鮮半島、日本,南亞的越南等,均有耀州瓷文物出土。
在1000多年前,耀州瓷跟隨客商的腳步,銷往絲路沿線,為擴大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做出了卓越貢獻;如今,中外記者又從全球各地來到耀瓷起點,共赴這場時光之約,感受千年耀瓷,交流瓷器文化。
正如土耳其《晨報》攝影記者薩費特·阿扎克所説:“觀看耀州瓷讓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同之處,同中國一樣,土耳其也有保存完好的古代瓷器。採訪團成員、中國青年網記者藺潔麗也忍不住感嘆:“博物館內精美的瓷器讓我領略到耀瓷中所蘊藏的中國歷史和悠久文化 ,作為一個傳播者我將會把自己在這裡見到的、了解到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為耀州瓷文化的傳播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
如果説在耀州窯博物館的行程是一場有關瓷器的時光之旅,那麼在陳爐古鎮,中外記者則通過親手觸碰感受了耀州瓷的誕生。
銅川陳爐古鎮因“陶爐陳列”而得名,是耀州窯的發祥地之一,也是“爐火千年不絕”的耀州瓷燒造基地。
陳爐古鎮王家瓷坊內,女工正在繪製蘭花碗(攝影 沈衛)
行走在瓷片鋪就的古鎮道路中,觸摸著盆罐壘成的墻壁,陶瓷燒制的氣息格外濃厚。中外記者在“王家瓷坊”領略了從燒造到繪製的制瓷工藝,又在銅川陶業技能培訓基地,體驗如何制瓷,近距離“對話”瓷器。
陳爐古鎮的旅程給中外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文字、圖片為媒,將耀州瓷文化傳遞到更多人的身邊,讓更多的人走進中國,走進陳爐古鎮,體會耀州瓷生生不息的魅力。
土耳其《晨報》攝影記者薩費特·阿扎克(攝影 沈衛)
品味瓷器藝術 傳播銅川故事
銅川因煤而生,因礦設市,曾是路遙筆下的“銅城”。近十年來,為了避免陷入資源衰竭的惡性循環之中,銅川積極謀求轉型發展。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需求日益增長,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轉變的新時代下,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顯得恰逢其時。
在此背景下,銅川深挖文化基因,依託耀州窯“絲路瓷都,千年名鎮”的文化底蘊,緊抓“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機遇,全力構建耀瓷小鎮。為此,銅川舉辦“紀念耀州窯創燒1400週年活動”,探索打造“絲路瓷都”。
土耳其《晨報》攝影記者薩費特·阿扎克(左)與土耳其《晨報》文化專欄總監格克桑·格克塔什在耀瓷小鎮參觀(攝影 沈衛)
活動通過“耀·藝術”“耀·創意”“耀·未來”三大板塊、11項具體活動。在“耀創意·創客市集”現場,中外記者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創客交流,欣賞琳琅滿目的精緻藝術作品。藝術拉近了語言不通、文化不同的人們之間的距離,中外記者紛紛表示,在這裡感受到了銅川打造文旅産業的信心和實力。
“紀念耀州窯創燒1400週年活動”集學術研討、創意展銷、互動體驗等功能為一體,打造了一個歷史與現代、中華文明與國際舞臺交相碰撞的盛大嘉年華。銅川將以此為起點,通過中外記者的鏡頭和文字,把耀州窯的歷史故事講述到國際舞臺上,為轉型發展構建國際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