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脫貧攻堅幫扶略陽縣農特産品直營店(供圖 陜西省教育廳)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宋佳):近日,在西安理工大學脫貧攻堅幫扶略陽縣農特産品直營店裏,烏雞、黑木耳、香菇、土蜂蜜、綠茶、黑豆等多種略陽農特産品琳琅滿目。“烏雞蛋等農産品很受歡迎,最近供不應求。”西安理工大學後勤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承黎説道,“直營店是響應國家扶貧號召和陜西省‘雙百’工程安排,學校與漢中市略陽縣政府合作,于2017年12月正式營業,學校免了三年租金,補助了裝修款。至2018年9月中旬,直營店對外經行銷售額41.6萬元,其中從貧困戶手中直接採購額累計20萬餘元。依託直營店,經營商實現網上銷售收入98.0萬餘元,帶動貧困戶524戶1700人,戶均增收1870元。”
2017年5月,根據陜西省委高教工委、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扶貧工作開發辦公室有關“雙百工程”的安排,西安理工大學被確定為略陽縣教育扶貧幫扶單位。
略陽縣是陜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距西安路遠難行,境內山大溝深,貧困發生率高。面對艱巨的扶貧任務,西安理工大學及時啟動、積極謀劃、認真推進對略陽縣的教育幫扶工作。
經過實地調研、科學分析,西安理工大學認識到,略陽縣擁有杜仲、天麻、香菇、烏雞、黑木耳、黑河豬等優質土特産資源,但由於宣傳不到位、展銷平臺不廣闊、社會認知度不高等因素,未産生應有的效益。對此,西安理工大學先後多次召開黨委常委會議、專題工作會議、基層黨委書記會議研究扶貧工作思路,並多次就幫扶工作思路和措施的擬定與略陽縣交流、溝通,逐步明晰了以農特産品銷售帶動相關産業發展,以産業發展促進扶貧開發的幫扶思路,構建了以幫助略陽縣特産開拓市場、擴大銷售,引導促進規模化養殖種植的“擴需求、促供給”為工作重心的幫扶模式。
探索建構的“五聯動”特産幫銷模式,形成“直銷店+政府+學校+合作社+貧困戶”的聯合産業幫扶合作模式,建立了貧困戶與政府、與經營企業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産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2018年9月30日,陜西省高校“雙百工程”扶貧日活動安排部署會暨“雙百工程”消費扶貧現場會在西安理工大學召開,陜西省委高教工委副書記李智軍聽取西安理工大學特産幫銷工作情況報告後,認為該校實施特産幫銷扶貧項目直接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的模式有效、可行,值得研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