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科技領域創業者王曉飚:把脈痛點 創業切記以市場需求為核心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0-24 20:19:05

  硬科技領域創業者王曉飚:把脈痛點 創業切記以市場需求為核心

  西安必盛鐳射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飚(攝影 劉嘉宸)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瑩):“硬科技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是要經過無數次碰壁與摸索,才能交出的答卷。”10月22日,西安必盛鐳射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飚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時説道。王曉飚回顧創業五年來的風風雨雨,仍舊充滿對往日創業艱辛的感慨。

  精準定位 跨越科研與市場的鴻溝

  早在國務院提出“科技成果産業化”的倡議之前,作為硬科技領域創業者,王曉飚就已經在思索如何打通科研成果到産業市場的最後一公里。

  2013年,王曉飚敏銳地覺察到,隨著鐳射表面處理技術的進步,在鐳射增材加工工藝和設備領域,將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這個潛在優勢將會是成為轉化科研成果、銜接科研與市場的一個切入點。由此,2013年年底,王曉飚果斷丟掉已有“鐵飯碗”工作,自己拉起了隊伍,和幾名技術同行依託西安光機所,創立了西安必盛鐳射科技有限公司,並得到了中科院西光所西科控股、中科創星孵化器給予的創業資金支持,解決了創業初期資金不足窘境,成為了硬科技創業者的一員。

  硬科技領域創業者王曉飚:把脈痛點 創業切記以市場需求為核心

  西安必盛鐳射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飚介紹項目(攝影 劉嘉宸)

 把脈痛點 創業切記以市場需求為核心

  然而創業路上並不順風順水,“萬里長征第一步”就給了王曉飚迎頭一難,“如何克服客戶對舊有成熟技術的慣性依賴,打消對新事物的懷疑,每一個革故鼎新的新技術都會面臨的第一次‘大考’。這個如今已經年營收超過四千萬的企業,曾經一度賬面資金只剩不到十萬塊。”王曉飚回憶説。

  “開始時,我們剛從研究所出來,對市場沒有仔細調研,産品推廣舉步維艱。”王曉飚表示。相比傳統電鍍工藝,鐳射熔覆技術的優劣勢非常明顯。在成本上,一平方米的零件表面,使用鐳射熔覆技術替代傳統電鍍工藝,成本將從1700元人民幣到2200元增加到3000元人民幣以上,雖然處理成本更貴,卻因為形成的表面涂層稀釋度小、組織緻密、涂層與基體結合好的特點,産品壽命將比傳統電鍍工藝提升三到五倍,原本往往只能使用半年到一年的零件,在使用鐳射熔覆處理後,卻能達到兩到三年的壽命。

  但僅僅用這麼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並不能説服客戶——出於對新生技術的懷疑,傳統製造業仍選擇更保守、更成熟的電鍍工藝,也是情有可原。於是,鐳射熔覆技術,這個王曉飚原本信心滿滿踏入的新領域硬科技,卻一時間成為叫好不叫座的“雞肋”技術。

  如何打動客戶,如何把握客戶真正的痛點?在重新進來了仔細市場調研後的王曉飚卻選擇了一條最艱辛、外人看起來最不值得的道路。他説:“既然客戶採購鐳射熔覆技術的前期投入成本比傳統工藝高,那我們就堅決攻關,用硬科技、硬實力降低成本,直到拿下傳統電鍍的最後一塊陣地。”

  於是王曉飚毅然埋首從未涉及的鐳射加工粉末耗材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西安必盛鐳射科技的鐳射熔覆技術生産成本首次降到1800元,已經低於傳統電鍍的成本高位;2017年,成本再次降到1600元,有些客戶開始重新審視這項新技術;而到2018年,王曉飚就已經拿出了1500元以下的報價,傳統電鍍的最後一個陣地——成本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人文關懷 用技術帶動行業的進步

  “我個人還算身體好的,但説實話,第一次去電鍍車間,就感到了頭暈,呆不過十分鐘。而且那還是個監管證書齊全的工廠,沒辦法,傳統電鍍工藝就是這樣”,提起那次參觀,王曉飚深受感觸。

  與零污染、低排放的鐳射增材技術相比,傳統電鍍工藝要使用濃硫酸氧化和導電,而濃硫酸作為易揮發氣體,在污染排放中很難完全消除,進而惡化車間空氣環境。除此之外,電鍍工藝中的拋光、打磨、噴砂等工序,産生的重金屬鹽類粉塵也會彌散車間,成為操作工人的潛在致癌因素。

  對此,王曉飚感慨道:“鐳射增材技術作為未來可能替代傳統電鍍工藝的硬科技,帶來的環保效應不在於業務,更在於帶動整個行業進步,給所有産業工人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生産環境,給所有製造業企業一個更人文,更生態的公平競爭平臺。”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