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佈會現場(攝影 段曉蕊)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段曉蕊):10月23日,“陜西省2018年脫貧攻堅情況”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三場在西安召開。商洛市委常委、副市長張禮進,漢中市副市長黨振清,安康市副市長何邦軍出席會議並介紹情況。
精準施策抓脫貧 商洛市 2018年擬脫貧21.1萬人
商洛地處陜西東南部,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秦巴山片區,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商洛市7縣(區)均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其中5個縣為深度貧困縣,佔陜西省的近一半;截止2017年底,商洛市累計脫貧18.8萬人、退出貧困村53個,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35.3%下降到2017年底的24.5%。
會上,張禮進介紹稱,商洛主要通過實施“三帶一創”“三精管理”“三通工程”“戶分三類”和開展“四五六”主題活動來確保群眾穩定增收、保障群眾住房安全、著力補齊基礎短板、精準落實幫扶措施、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目前,商洛市共發放扶貧貼息貸款83.7億元,培育各類經營主體6323個,帶動6.95萬戶、21.78萬人發展核桃、板栗、中藥材、茶葉等脫貧産業1000萬畝;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03萬戶11.72萬人,配建“社區工廠”、特色産業園區,安置移民就業18505人,實現穩定脫貧58301人;累計投資73.5億元,實施各類項目3920個。其中,完成388個貧困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解決40.8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2018年,商洛市擬脫貧貧困人口21.1萬、退出貧困村388個、鎮安縣整體摘帽。
實打實幹抓脫貧 漢中市2018年計劃脫貧18.1萬人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漢中市集中全市之力,匯聚優勢資源,建立傾斜機制,聚焦深貧重點,攻克堅中之堅、解決難中之難,攻堅深度貧困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2017年底,漢中市剩餘貧困村862個,貧困人口12.52萬戶33.78萬人。2018年漢中市計劃脫貧18.1萬人,465個貧困村出列,包括22個深度貧困村,留壩縣脫貧摘帽。
成立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漢中市將攻堅任務細化為14大類53項指標,分解到市級部門單位,夯實責任,凝聚合力;科學編制深度貧困縣、村脫貧攻堅規劃,共編制9大類3610個項目,總投資220.5億元,已開工2599個,竣工1325個,完成投資56.4億元;大力培育優勢特色産業,漢中市在深度貧困村組建集體經濟組織100多個,培育新型經營主體338個,帶動1.9萬戶貧困群眾實現産業增收;在2個深度貧困縣舉辦産業、就業、創業技能培訓1.7萬人次,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1.5萬人,開發公益專崗安置貧困勞動力2430人;深入開展“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推廣道德積分銀行、農民講習所、鄉賢文化促進會等載體,實現深度貧困村愛心超市、扶智學堂全覆蓋,持續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黨振清表示:“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是確保2020年如期實現脫貧目標的關鍵所在。漢中將認真貫徹落實中省決策部署,實打實幹抓脫貧,凝心聚力促攻堅。”
全力以赴抓脫貧 安康市2018年預計脫貧18萬人
安康位於陜西東南部,是全國脫貧攻堅核心戰區。截至2017年底,安康有貧困村855個、貧困人口16.52萬戶45.39萬人,貧困發生率列陜西省第二,貧困人口數量列陜西省第一。貧困體量大、貧困程度深、攻堅任務重、返貧風險高是安康脫貧攻堅工作中 面臨的嚴峻形勢。
據何邦軍介紹稱,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安康把握基本形勢,堅定安康脫貧的信心與決心;突出脫貧統攬,把加快發展作為治本之策;破解關鍵難題,以開放招商助力産業發展;堅持精準施策,以實踐創新強化攻堅動力;激發幹群動力,以擔當實幹爭創陜西省一流。在扶貧的實踐中,安康市亮點頻頻,“支部+X+貧困戶”工作機制受到汪洋同志批示肯定,“新社區工廠”入選全國精準扶貧十佳典型經驗”和中國改革十大案例,“企業+基地+貧困戶”“園區+三變+貧困戶”等産業扶貧模式取得實效。在2018上半年的考核中,安康市脫貧攻堅工作排名列陜西省第一。
“十二五”以來,安康經濟年均增長13%,以經濟增速為重點的多項發展指標持續位居陜西省第一,以道路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水準大幅提升,全市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5萬多人,為決勝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2017去年以來,安康市累計引進各類招商項目594個,到位資金1112.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122.8萬美元。安康市各類企業直接吸納貧困人口就業近萬人,732個現代農業園區培育新型職業農民8100多人,帶動貧困群眾3.3萬人;19個縣域工業集中區吸納就業7.4萬人,其中貧困人口6500人。“新社區工廠”217家,吸納貧困戶就業3488人。
2018年安康計劃脫貧1個縣、403個村、18萬人。未來,安康將繼續大力發揚“安康創優精神”,奮力實現“四個確保”,堅決完成年度減貧任務,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