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吳宇婷):“在渭南,我看到了當地政府為了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提升農民生活水準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在與大荔縣嚴通村村民互動的過程中,能感覺到這裡的人生活得非常富足、幸福。”10月31日,伊朗駐華大使館外交官庫利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時説道。
伊朗駐華大使館外交官庫利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攝影 吳宇婷)
10月29日,第二屆駐華外交官“一帶一路”渭南行走進陜西省渭南市,駐華外交官們進行了為期3天的參觀考察。在行程中,外交官們走進渭南非物質文化保護傳習館、華山景區、大荔縣、新能源汽車産業園等地,從文化、旅遊、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産業發展等多方面對渭南進行深入考察。
渭南的現代農業給庫利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參觀的過程中,我看到溫室大棚,深受啟發。眾所週知,伊朗的水資源相對匱乏,我認為像溫室大棚這樣的農業技術,能夠給伊朗的農業發展帶來一些新的突破。”庫利説。
作為一個能源大國,伊朗在農業的發展方面也具備非常大的潛力。伊朗擁有耕地面積1500萬公頃,其中包括9.6萬公頃灌溉用地、540萬公頃非灌溉用地以及230萬公頃果園。地處陜西關中渭河平原渭南市,是陜西農業大市。農業這一共同之處,打開了伊朗和渭南之間開展對話合作的潛在窗口。
“如果你看過‘一帶一路’的地圖,就會發現,伊朗和中國都處於重要的位置。”庫利説,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與伊朗在基礎設施建設、經貿合作、人文往來等方面,都面臨著重要的機遇。“在這裡我看到很多新型農業技術,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希望通過‘一帶一路’,深入推進兩國在農業、文化、經濟、農村建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攜手並進,共同發展。”庫利説。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對於此次駐華外交官“一帶一路”渭南行的感受,庫利在採訪的最後表達了感謝,他説,“我非常感謝當地政府部門提供的高效週到服務。對於我們外國人來説,這樣的行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直觀地感受到城市發展變化,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有機會我很想帶家人一起泛舟同州湖上,與他們分享我曾經在這裡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