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陜西搶佔絲路汽車新機遇 佈局新能源汽車産業的“N+1”種可能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1-06 17:20:13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11月8日至10日,第三屆國際絲路新能源汽車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即將啟幕,來自全國汽車及相關産業的院士專家、資深學者、企業家、技術領袖將圍繞“絲路汽車新機遇”這一主題,共話未來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趨勢。此次大會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汽車工程學會和西安市工業與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承辦,旨在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其他省市汽車企業的合作機遇,助力中國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

  作為“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絲路新能源汽車大會已經舉辦過兩屆。本屆大會同期還將舉行第三屆國際絲路新能源汽車展、2018西安汽車産業投資合作峰會、首屆絲路新能源物流車創新高峰論壇等活動。

  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汽車産業駛入快車道

  自2017年7月以來,新能源汽車巨頭紛紛佈局西安大市場。2017年7月,吉利新能源汽車産業化項目落戶西安。2017年11月,西安與比亞迪公司簽訂3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擴産項目框架協議。2017年10月,總投資100億元的開沃新能源汽車智造基地項目落戶西安。2018年3月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在陜西西鹹新區開工建設。

  種種跡象都在清晰表明,把汽車産業打造成新的支柱産業已是大勢所趨。目前,陜西已經形成了涵蓋乘用車、商用車等全系列整車,以及發動機、變速器、車橋等關鍵零部件的較為完整的現代汽車工業體系。從整車佈局來看,比亞迪汽車、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吉利汽車實力不斷躍升,寶能汽車、西沃客車等新生力量紛紛落戶佈局。零部件配套鏈方面,法士特、三星電池、漢德車橋、德飛電池、天臣電池、特瑪電池、泰德等一批關鍵零部件企業,陸續落地投産,加快産業規模擴張。

 政策、資金雙管齊下,助力整車産能規模突破300萬輛

  2018年9月,陜西省政府解讀《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推動汽車産業加快發展支持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措施”),明確了打造汽車支柱産業是陜西著眼高品質發展實施的戰略部署。陜西各相關部門將多措並舉,確保2021年順利實現陜西省汽車年産能300萬輛的目標。

  措施決定設立陜西省汽車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共40億元;各市(區)每增加10萬輛汽車,獎勵1.2億元;引導已成立的7支産業投資基金,加大向汽車産業投資力度;對認定為高新技術的企業,享受減按15%徵收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對公共領域用車替換為新能源汽車的給予國家補貼標準30%的資金補貼。 

       1957年,陜西省僅完成改裝汽車102輛。60年過去,2017年陜西省汽車年産量已突破61萬輛。如今,陜西省政府又提出汽車年産能300萬輛目標,關於汽車産業創新發展,處在絲綢之路起點的“長安城”總是有無限可能。(供稿 2018全球硬科技大會組委會 編輯 宋佳)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