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李妍 郭克強):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榆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持續改善。2017年榆林全市生産總值達到3318.39億元,是1978年的927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8元,高出陜西省人均收入1683元。然而,長期以來,受自然地理條件制約,榆林農業農村發展緩慢,群眾以農為主,廣種薄收,難以擺脫貧困。榆林市12個縣市區就有8個國家貧困縣。
去年以來,榆林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定邊縣、橫山區於今年9月份順利摘帽,標誌著榆林市脫貧攻堅工作提高到了新水準。”榆林市政府黨組成員、市扶貧辦主任王志強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
榆林市政府黨組成員、市扶貧辦主任王志強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郭克強)
成功的原因在何?榆林脫貧攻堅接下來的工作又該如何開展?帶著這些問題,近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對王志強進行了專訪。
抓住根本 扶貧必須有硬支撐
素有“中國科威特”之稱的榆林,經過煤炭“黃金十年”快速發展,經濟前後對比增長了20倍,僅直報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有833個。與陜南、關中地區相比,榆林能夠拿出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入到脫貧攻堅中去。
“全市還有17萬貧困人口、568個貧困村,量大面廣的貧情,繁重艱巨的脫貧任務,要求我們必須拿出相匹配的財力支撐。”王志強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榆林專項扶貧資金保持每年20%的增長幅度,2018年更是史無前例的達到了7.2億元,在陜西省投入最多。
因地制宜 結合市情精準實策
榆林以長城為界,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區,北部為風沙草灘區。北部六縣資源富集、經濟發達。南部六縣溝壑縱橫,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階段,經濟基礎較差,全部是貧困縣,集中了榆林市86%的貧困人口。“榆林一個縣就有陜南、關中五六個縣大,要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難度很大。”王志強説道。
2017年11月23日,王志強到榆林市扶貧辦上班第一天,就召集市扶貧辦一班人商討脫貧攻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不僅是因人因戶因村施策,在南北差異如此之大的榆林,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因地制宜、因縣制宜,真正做到精準施策。”
榆林提出實行“4233”分類指導辦法。榆陽、神木、府谷、靖邊4個非貧困縣(市區)重點結合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定邊、橫山2個2017年摘帽縣重點抓鞏固提升;綏德、米脂、吳堡3個2018年摘帽縣重點補短板、保脫貧;佳縣、子洲、清澗3個明年摘帽縣重點完成年度任務,打好摘帽基礎。榆林突出抓好産業扶貧,夯實穩定脫貧基礎,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北六縣突出發展養殖業和設施農業;南六縣大力發展山地蘋果,力爭到2020年人均山地蘋果1畝以上,形成鞏固脫貧成果的長效産業。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努力,榆林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據悉,2018年9月份陜西省今年計劃摘帽縣集中到定邊縣培訓,學習高品質脫貧經驗。
決戰脫貧攻堅 有信心打贏
2018年,榆林市計劃脫貧11.4萬人,退出411個貧困村,綏德、米脂、吳堡3個縣摘帽。2019年,計劃脫貧4.1萬人,退出157個貧困村,佳縣、清澗、子洲3個縣摘帽,實現榆林市整體脫貧。2020年,在完成好剩餘貧困人口脫貧的基礎上,重點做好脫貧成果鞏固工作,為鄉村振興打好堅實基礎。
王志強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當前,榆林扶貧的最突出難點是“解決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如何穩定增收的問題”。
針對這個難點,榆林市探索出集體經濟收益分紅、光伏産業收益傾斜扶持、産業搭載等辦法,千方百計增加無勞動能力貧困家庭收入。截至目前,榆林市85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有了集體經濟,並建成光伏扶貧電站189個,“光伏發電收益優先分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僅這一項,預計貧困戶每人每年收益就可能達到1000元。”王志強説。
“榆林的扶貧工作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王志強介紹,下一步,榆林市將堅持黨建引領,強化力量統籌。確保盡銳出戰,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堅持目標導向,強化工作統籌。在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綜合發力,努力提升全市農民的整體獲得感;堅持社會動員,強化企業扶貧統籌。實施“企村共建”專項行動,努力做到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村全覆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確保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為陜西脫貧攻堅貢獻更多的榆林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