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自從這個廣場建成之後,周圍的群眾就有一個活動和休閒的廣場,跳舞的,唱歌的,自樂班唱秦腔戲的,群眾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滿足,都説是政府為我們群眾辦的一個非常好的事情。”近日,在西安市臨潼區隴海鐵路公園,鐵桿戲迷段景民説出了對文化惠民活動的讚許。
段景民所説的公園位於康復北路鐵路橋和行者路鐵路橋之間,佔地面積約30畝,是臨潼區委、區政府重點惠民工程之一。近年來,臨潼區以“服務群眾、教育群眾、陶冶群眾”為目標,紮實推進民生“十個一”工程,以城區文化廣場、公園、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農村文化大禮堂等平臺為文化惠民“主動脈”,深入實施各項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08個村、社區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和街頭巷尾300多家公共圖書館、書店、書吧、農家書屋,打通服務群眾文化生活的“毛細血管”,把“文化糧食”送到市民家門口,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一枝獨秀不是春,城區文化活動精彩紛呈,農村廣場文化遍地開花,有場地、有器材、有服裝、有道具,如今,越來越多的臨潼群眾自發組成文藝團隊,主動當起了村裏的“藝術家”。10月31日下午,臨潼區2018“農村大舞臺惠民演出”在北田街道灘王村上演,台下“草根”藝人更是按耐不住“戲癮”,樂聲響起,字正腔圓、高亢悠揚,觀眾掌聲不斷。
今年,臨潼區按照群眾“點單”、政府“配餐”方式,把“送文化”和“種文化”結合起來,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已完成農村免費數字電影放映3263場次,觀影人次達到近20萬人次,千場戲劇惠民演出120場,舉辦秦腔大賽5場,“農民大舞臺”系列演出活動60場,惠及市民10萬餘人,一大批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文化節目送進千家萬戶,讓市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文 王三合 編輯 段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