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陳嵐):11月9日,以“共享航空科技成果,推動航空國際合作”為主題的中國國際航空科技創新暨通用航空發展高峰論壇在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産業基地(簡稱“西安航空基地”)成功舉辦,國內外多名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一帶一路”、創新驅動、軍民融合大背景下航空産業創新發展之路。
本屆論壇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産業基地管委會承辦,是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的重要環節之一。論壇邀請了國內外航空相關著名學者、企事業單位、高校院所共計400余人參加。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丹•謝赫特曼(Dan Shechtman)、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應紅、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等學者和嘉賓出席論壇發表主題演講。西安市政府副市長楊廣亭,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史高領,中國民用航空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郭仁剛,立陶宛-中國商業協會會長阿裏央達斯•什柳帕斯,立陶宛共和國駐華大使館交通參贊拉姆納斯•瑞姆庫斯等嘉賓參加了此次論壇。
與會領導及嘉賓(攝影 陳嵐)
西安航空基地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姚涌在致辭中向廣大嘉賓詳細介紹了西安航空基地的發展情況和投資環境。姚涌表示,西安航空基地作為西安航空産業的核心載體,緊扣航空産業“補鏈、擴鏈、強鏈、延鏈”主題,推進航空産業集聚發展,近千家入區企業圍繞整機製造、航空材料、航空電子、航空維修、航空零部件加工、飛行培訓、航空旅遊博覽等各個領域成長壯大,航空“硬科技”發展態勢逐步成型。希望廣大嘉賓以本次論壇為契機,為基地發展建設出謀劃策,推動航空的國際合作深度發展,航空基地將以五星級服務,全力營造適宜航空硬科技聚集發展的最佳環境。
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姚涌發表致辭(攝影 陳嵐)
中國國際航空科技創新暨通用航空發展高峰論壇連續兩年在西安航空基地舉辦,充分顯示出西安在中國航空領域的重要地位。在本屆論壇上,嘉賓圍繞航空技術創新、航空國際合作、軍民融合、通用航空法律法規等主題進行深層次交流與探討,為參會代表了解前沿信息、拓寬市場渠道、提升合作層次提供了良好平臺。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丹•謝赫特曼發表致辭(攝影 陳嵐)
會議過程中,多名專家多次提及航空産業“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性”的發展新趨勢,這與西安航空基地的發展路徑不謀而合。多年以來,西安航空基地堅持“工業立區、航空引領、軍民融合、特色發展”為工作主線,持續打造航空及高端裝備製造産業發展的配套環境,培育了一批航空“硬科技”領域的中堅力量。陶瓷基複合材料、四萬噸大型模鍛液壓機、全球首臺全動六自由度乘務模擬艙、世界最輕金屬結構材料鎂鋰合金、亞洲最大的3600立式旋壓機等多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技術和品牌産品,均在西安航空基地誕生,為航空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貢獻了西安力量。
會後,與會嘉賓紛紛表示,中國國際航空科技創新暨通用航空發展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構建起促進航空科技成果轉化與國際交流合作的紐帶橋梁,同時也為航空“硬科技”發展實現開放共贏打開了全新窗口,標誌著西安航空産業以更加開放、更加務實的態度向世界敞開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