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羅赟鵬):11月14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了介紹“改革開放40年陜西交通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薛生高,陜西省交通運輸廳路網處處長趙之勝,陜西省交通運輸廳規劃處副處長胡紹榮出席新聞發佈會,介紹相關情況。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羅赟鵬)
“改革開放40年來,在陜西省委、省政府領導下,陜西省交通運輸廳真抓實幹,頑強拼搏,實現了由交通短板向競爭新優勢的歷史性轉變,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薛生高説。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從1978年約3800萬元的公路水路固定資産投資,到2001年突破100億元,再到2017年達到582億元,40年間陜西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
“改革開放之初的投資數字和2017年數字相比較,我們不難看出,逐年遞增的投資數額對我省基礎設施的改變和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巨大。”薛生高説。
在資金的有效投入下,截至目前,陜西公路總里程達17.5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5371公里,通達陜西省98個縣區,打通了22個出省大通道。4條高速通道穿越秦嶺連通陜南,2條高速通道連接陜北,14條高速通道通江達海,構築起與周邊中心城市的“一日交通圈”。陜西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5300公里,基本形成“兩縱五橫三樞紐”骨架網。完成了漢江安康至白河段國家高等級航道整治,漢江黃金水道日趨成形。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樞紐作用充分發揮,形成了“一主四輔”民用機場體系,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186萬人次,穩居中國第八。
構建綜合運輸體系 催動運輸産業升級
除了加大公路水路等交通基建設施投資,暢通道路建提升省內道路的通達性之外,陜西省還構建綜合運輸體系。40年裏,陜西建立交通運輸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起地方鐵路聯合監管會商等機制,編制了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大西安立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陜甘寧革命老區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大手筆繪就陜西交通發展藍圖。
“40年裏,陜西整合交通運輸建設運營企業,組建運營省鐵路集團,打造陜西鐵路建設的主力軍;掛牌成立省交通投資集團,打造綜合交通建設融資平臺等,這些重大舉措,標誌著我省‘一廳+多局+專業’企業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構建,統一、高效的大交通管理體制基本形成。”薛生高説。
時至今日,得益於綜合運輸體系的建立,陜西運輸産業的也不斷轉型升級,以調整結構、改善裝備、集約經營、規範市場為重點,著力構建陜西“大交通、大物流”發展格局。
此外,《關於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陜西省促進道路貨運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實施方案》的制定出臺,以及鼓勵引導甩挂運輸、城市配送、農村物流、多式聯運、無車承運人示範試點等措施有效實施,促使陜西培育出省級貨運(物流)龍頭企業5家,榆林恒泰等10家企業納入全國無車承運人試點,推動“三個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彰顯。
強化交通公共服務,保障通行
改革開放以來,為滿足廣大群眾出行需求,陜西省堅決破除地區封鎖和部門保護,擴大道路客運市場開放,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經濟參與道路客運經營。而且在公共服務方面,大力推動ETC全國聯網建設,近五年累計新建ETC車道693條,新增ETC、三秦通卡用戶314萬戶;全面撤銷陜西省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落實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重大節假日小客車免費、等惠民政策,累計減免通行費103億元。
這些數據資料表明,陜西省通過著力提高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深化放管服,提高服務品質,真正實現“人便其行、貨暢其流”,從而助力陜西門戶形象的塑造和全面提升“三個經濟”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