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陜西甘泉第一書記馬健:扶貧亦當先扶志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1-15 17:08:43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11月12日,一場別具一格的農家飯技藝交流會在陜西甘泉縣下寺灣鎮張家溝村舉行,吸引了全村20多家農家樂的積極參與。“通過交流,感覺收穫很多。”村民紛紛表示。據了解,這次農家飯技藝交流會的發起人是延安新區管委會派駐甘泉縣張家溝村第一書記兼駐村隊長馬健。從2017年駐村扶貧以來,馬健一心撲在工作上,紮根基層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陜西甘泉第一書記馬健:扶貧亦當先扶志

  農家飯技藝交流會現場

 “走出去 請進來” 讓村民享受更多旅遊紅利

  張家溝村位於甘泉縣下寺灣鎮,是延安新區管委會對口包抓的貧困村,全村轄張家溝、陽崖窯、石畔、崖窯底、鎖崖窯5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426戶925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140人,其中2018年在冊貧困戶18戶41人,兜底戶5戶7人,屬於2018年計劃脫貧村。

  由於地處偏僻,農民廣種薄收,張家溝村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張家溝村是全鎮貧困人口最多的一個村。該村脫不了貧,扶貧工作就要落後了。”有當地幹部這樣説。從去年開始,依託甘泉大峽谷的持續升溫,張家溝村審時度勢開起了農家樂。村民們在家門口享受到了旅遊軟黃金帶來的紅利,但如何讓這個紅利更多更長遠,則是馬健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陜西甘泉第一書記馬健:扶貧亦當先扶志

  張家溝村的農家樂

  每日往來甘泉大峽谷的遊客來自全國各地,提高農家樂的服務品質和村民的服務意識至關重要。在農家飯技藝交流會上,每家出一個拿手菜,雖然都是些手撕包菜、魚香茄子、家常土豆絲等家常菜,但味道卻讓品嘗者連連稱讚。評委們通過品嘗打分講評,農家樂經營者也互相品嘗菜品,交流廚藝。

  在這次交流會上,馬健還邀請到延安當地一家飯店的客房部經理劉東,現場為村民做培訓指導。“我們的住宿要保持陜北地域特色,環境一定要乾淨衛生,東西要物美價廉,服務要質樸熱情。”劉東的一席話,讓參與培訓的何蓉直言收穫滿滿。

  “為增強我們的服務意識,提高農家樂的品質,馬書記真的是煞費苦心。我留了培訓老師的電話,結束之後還要再請教。”何蓉説。

  此前的5月份,馬健協調到兩輛大巴車,帶領村民們去寶塔區馮莊鄉康坪村和萬花鄉佛道坪村,參觀學習當地的農家樂如何管理運營。“出去學習一下,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激發了村民們提高自家服務品質的積極性,也激發了他們的內生動力。”馬健説道,剛開始只準備了一輛大巴,但村民參與熱情很高,又增加了一輛大巴車。“看到人家那的農家樂環境確實好,回來後大部分都改成了水廁,家家戶戶都很重視環境衛生,對待客人也更加熱情週到。”村民姚殿莉稱,通過這次學習,大家看到了農家樂發展的廣闊前景,對未來更有信心了。

  有了脫貧“志氣” 才能更好地“造血”

  魏清芳今年42歲,丈夫十幾年前因車禍神志不清,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擔全落到她肩上。“丈夫離不開人,種地沒多少收入,日子一直過不動。”魏清芳説。

  派駐到張家溝村後擔任第一書記後,馬健第一時間上門入戶了解情況。在得知魏清芳家的實際情況後,馬健開始幫這一家人謀劃起未來的生活。“我給馬書記説了賣面皮的想法後,他協調給我購置了一輛三輪車。現在村里正在修建廣場,我在這裡打些零工,既照顧了家裏又掙了錢。”魏清芳介紹道,通過馬書記的幫助,自己對未來的生活也更有信心了。

  村裏一戶景姓貧困戶家中發生變故,老人無錢看病,馬健便積極幫他在延安新區找到一份保安的工作。

  部分貧困戶不想離開家鄉,馬健協調,為其在當地旅遊公司謀求到公益性崗位,有了穩定的收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馬健看來,扶貧最關鍵的是“扶志”與“扶智”,只有貧困戶有了脫貧的志氣,扶貧幹部才能更好地為其“造血”。

  “老百姓日子過好了 我也打心底裏高興”

  “借助大峽谷的旅遊開發熱潮,村民們對發展農家樂十分上心,而且很多村民在這上面見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馬健認為,張家溝村脫貧致富的底氣來自於甘泉大峽谷,現在的農家樂也辦得很紅火。由於起步時基礎設施差,發展良莠不齊。雖然村民們都有一片熱情,但是整體的服務還是沒有跟上。

  作為第一書記,要為全村謀劃更長遠的發展。“我把村民帶出去開眼界,把專家請來做培訓,就是要讓村民們認識到提高服務品質的重要性,進一步規範農家樂的運營。只有提供良好的旅遊服務,村民才能收穫到更多的回報。”馬健説,老百姓的日子過好了,自己也打心底裏高興。

  通過積極協調對接,將貧困村3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入股旅遊公司,90%的收益分給了貧困群眾;村裏的垃圾堆放無序,協調運來了20多個垃圾儲運箱;村民沒有個休閒鍛鍊的場所,延安新區管委會投資200萬元,用於村委會和文化廣場建設,還協調了市縣相關部門,安裝了籃球架和各類建設器材。此外,延安新區管委會還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貧困戶每月有100元的生活補助,貧困戶子女每年有1000元的上學補助。

  “我相信經過我們延安新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和扶貧幹部的傾力幫扶,張家溝村一定能夠從貧困走向富裕,變成一個更美麗富裕的山村。”馬健説。  (文/圖 賀秋平 編輯 劉君慧)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