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浐灞生態區景色(供圖 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現在我們村有好多老人都在説,讓我再多活兩年,把這美景再看一看。” 家住西安浐灞生態區(以下簡稱“浐灞”)的72歲老人楊雲龍提起西安浐灞生態區讚不絕口。
如今的浐灞水清、岸綠環境好,宜居又宜業。可對於不少老西安人來説,曾經的浐灞卻完全不似現在的這番模樣。十多年前,這裡一直算是西安郊區的偏遠地帶,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産生了大量的工廠污水和生活垃圾,源源不斷地排放到了浐河和灞河,“垃圾多”“污水多”“水質差”在當時幾乎是這裡的代名詞。
“浐灞這些年的變化真的是太大了,遠的不説,就説説家門口的桃花潭,以前這裡哪有這麼美啊,當時説它是垃圾遍地的臭水溝都一點不為過。”提起浐灞這些年的變化,家住桃花潭公園附近的劉阿姨不禁感慨道,“我算是浐灞的老住戶了,從之前的沒人願意來,到現在更多的人願意來咱們這兒旅遊、生活,變化真的是翻天覆地。”
位於浐河上的西安桃花潭公園是浐灞對浐河綜合治理的亮點工程,利用了河流水域營造大型水面景觀。近年來對於桃花潭的治理,浐灞一直在不斷的完善。針對桃花潭河道污泥特性,浐灞堅持初期合理人工干預,最終實現可持續生態化治理的理念。在治理過程中,減少人工干預措施,以期達到重建生態系統,保證長期穩定的生態平衡的目標,從而恢復河道自凈能力。
目前實施試驗工程已經完成,河道底泥性狀改善效果基本達到預期,去除率達69%,河道底泥有機物含量的大幅降低可有效消減異味,目前底泥生物原位處理正在逐步擴大應用範圍。
作為全國首個以生態命名的開發區,2004年以來,浐灞按照“讓河流休養生息,讓生態流入城市”的柔性治水理念,經過一系列的整治工程,浐灞的面貌有了巨大的變化,沙坑遍地、污水橫流的河灘地變成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廊道。
通過綜合治理,浐灞已經變成了一座綠色新城,這裡成了西安市民親水休閒、觀光賞景的後花園。未來,浐灞生態區將繼續把水環境治理做為浐灞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頭戲,描繪出浐灞藍天碧水的治水畫卷。(供稿 西安浐灞生態區 編輯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