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翠屏山上白雲飄,山下延河水滔滔……書寫醫學人文詩篇,共建人文醫院明天。”悠揚婉轉的歌聲曾無數次地穿過朱家河村的每條巷道。“唱支歌鼓個勁嘛!”每次下鄉義診,延安市延長縣翠屏山醫院院長、黨支部書記白旭生都會組織隊員們唱響醫院的院歌。
延安市延長縣翠屏山醫院下鄉義診情景(供圖 延長縣委宣傳部)
翠屏山醫院是延長縣一家民營二級綜合醫院,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成立了醫療隊,進村入戶宣講醫療知識,開展義診為貧困群眾健康排憂解難。這支隊伍成為黃土垣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延長縣安溝鎮朱家河村主任孔憲富介紹,村上外出人口居多,在村人口大都老弱病殘,多少年來村民們的健康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原來村上許多困難群眾經常生病不去醫院,能拖就拖,實在挺不住了才去醫院,但一旦住進醫院就成了大病,因病致貧返貧現象普遍。”朱家河村鄉醫馮長海説。
2016年,翠屏山醫院與朱家河村結成對子進行包扶,為全村人帶來了福音,體檢、開藥方、贈藥品等各個環節輪番上陣。
“這醫療隊沒説得,村上醫療設備差,人家隔段時間就來了,看病又細心水準還高,又是復查又是送藥。”貧困戶馬文會説道。
有了黨支部萬事都有主心骨。據了解,在每次進村義診後醫院黨支部都會組織隊員召開總結會,把患病種類進行歸類,分析患者病情並進行記錄跟蹤,將特殊情況拿來討論。“在黨支部會議上,決定對需要住院治療的特困患者實行免費住院治療。”白旭生説。據了解,翠屏山醫院還為朱家河村級衛生室配備了霧化器、B超、心電圖等醫療設備。
鄉醫馮長海正是翠屏山醫院包扶的貧困戶。早年的他是赤腳醫生,後因殘致貧,醫院黨支部將他納入了隊伍的“編外人員”,進行設備操作培訓,醫療醫技進修,合格後擔任了朱家河村的鄉醫。“很感謝醫院,讓我重拾技能,並走上公益性崗位為村上盡一份力,我也脫貧了,一年下來能收入3萬多。”馮長海很激動。
據了解,兩年來翠屏山醫院進村義診10余次,接待患者1200余人次,累計免費發放價值3萬餘元的藥品,朱家河村民們與義診隊員們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文 賈寰 編輯 張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