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商學界專家齊聚空港新城熱議西安開放“第五航權”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2-06 17:14:21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為充分用好西安開放“第五航權”的利好政策,12月5日,陜西西鹹新區空港新城(以下簡稱“空港新城”)召開“第五航權”研討會,20余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參加本次會議,為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獻言建策。

  11月23日,國務院正式賦予西安機場行使“第五航權”,並要求進一步加大對西安航空物流發展的支持力度。

  據了解,“第五航權”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航空公司在經營某條國際航線的同時,獲得在中途第三國裝載客、貨的許可,允許它中途經停,並且上下旅客和裝卸貨物,被業界譽為最具經濟實質意義的航權。

  西北政法大學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王瀚認為,“第五航權”將為西安帶來新機遇,他建議明確西安打造“中歐航空樞紐”城市定位,大力宣傳“第五航權”等開放優勢,允許和鼓勵國外航空公司在西安設立基地。

  針對“第五航權”的“雙向”特徵,西安交通大學自貿區研究院服貿中心主任馮宗憲提出,要充分發揮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中轉港、樞紐港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空港新城“保稅+自貿+臨空+跨境+口岸”的疊加優勢,在頂層設計、招商引資、政策配套和體制機制四方面持續發力。

  2003年,中國首次對外國航空公司開放“第五航權”。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海口、天津、南京、銀川、鄭州、鄂爾多斯、滿洲裏等都已開放“第五航權”,是推動中國從航空運輸大國轉為航空運輸強國的有力舉措。

  絲路航空項目CEO塞姆·卡尼古拉裏對此深有感受,他表示,西安是世界級的文化和旅遊城市,“第五航權”的開放,可以吸引更多外國人到西安中轉,也將讓西安成為“中國企業進入歐洲、歐洲企業進入中國”的最佳門戶。

  對航空公司而言,“第五航權”可以通過拓展航線網絡彌補直航航班客、貨源不足的問題,避免運力浪費,增加營運收入;為貨代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的貨源選擇和靈活操作空間,讓旅客在體驗異國飛行服務的同時,有機會獲得低價機票。

  大韓航空中國區貨運總經理林健昊更關心航線、時刻等具體問題,他表示,“第五航權”的開放對於空港新城、西安和企業都是重要利好,希望能夠利用“第五航權”發展壯大。

  近年來,空港新城大力發展臨空經濟,航空客貨運集散能力大幅提升。預計2018年西安機場旅客吞吐量將突破4500萬人次;現已開通全貨運航線16條,包含西安-阿姆斯特丹、芝加哥等5條國際貨運航線,構築形成了“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全國”航空網絡格局,為美光、三星、中興等西安大型出口加工製造企業打通國際物流通道。

  “我們會搶抓‘第五航權’開放的新機遇、乘勢而上,努力使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成為‘全球創新型航空城典範、內陸臨空資源配置中樞’,助力大西安跑出開放發展‘加速度’。”空港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賀鍵表示。

  據悉,下一步,空港新城將加快出臺“第五航權”實施方案,圍繞建樞紐、優政策、降成本等方面發力,逐步落實企業需求,開通更多跨洋洲際航線,引入全球資源匯聚空港,加快建設大西安國際航空樞紐。(供稿 空港新城管委會 編輯 王丹)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