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發展中砥礪前行的陜西渭南臨渭交通為民謀福祉 助推經濟發展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2-07 12:18:40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渭橋路項目火熱進行中,這條路修通後將解決多年來垣區群眾安全出行的問題;解放路南段全線貫通,讓市民上下垣區只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四園一基地”旅遊路全面建成,為臨渭發展全域旅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四好農村路”建設拉近了城鄉之間的距離,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更好保障。

  諸如此類的便民利民建設,不勝枚舉。這些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竣工,是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交通局提升民生福祉、助推經濟發展的一次次生動實踐。

  臨渭區交通局以“經濟發展,交通先行”為己任,全力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官”,以道路建設作為發展的基礎和引擎,全面深化農村公路養管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道路運輸現代化,實現了轄區交通事業的新跨越、大發展,為臨渭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聚合力 高歌猛進實施公路建設

  朗朗蒼穹,蒼茫大地。不管是在南垣還是在渭北,一條條縣鄉道路川流不息,通村路似毛細血管散佈全境。暢通的交通內外循環,為全面建設成“宜居宜遊富美臨渭”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道路既是發展的基礎,也是發展的引擎。臨渭區以促進項目建設為中心,一系列的“組合拳”猶如一把開山巨斧,為該區劈開了封閉與沉寂,鑿刻出一幅充滿希望的藍圖。

  截至目前,臨渭區擁有縣道171公里、鄉道249公里、村道2100公里,2017年榮獲陜西省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優秀縣,臨渭區道路建設邁入歷史上最快、最好的時期。

  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不僅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地區的生産生活條件,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還帶動了鄉村産業和旅遊業發展,繁榮了農村經濟,加速了城鄉一體化進程,提高了群眾生活水準,成為農民朋友創業增收的重要引擎。

  勤養護 多管齊下保暢通

  “現在路面保養得很好,打掃得很乾淨。在這段路上晨跑很放心。”到南垣來洽談獼猴桃收購業務的王姓客商,對臨渭公路的建設和養護給予高度的評價。

  三分建、七分養。臨渭區交通局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總體要求,把道路養護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

     探索公路養護管理新模式,完善“四區一中心”養管體系建設,臨渭區以高標準建成了“下邦養管中心”等一批綜合能力強、專業水準高的養管中心,增添了專業化養護設備,促使臨渭區公路養管工作步入規範化、現代化軌道;明確了區鎮村三級管理責任,縣有路政員、鎮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管護工作格局全面形成。轄區重點道路實現了“路田”“路宅”分離,條條道路都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路警聯動、鎮村輔助的治超長效機制全面建立,超限超載運輸率控制在3%以內。

  重運營 強化運輸服務保障

  “運營好”是農村公路建設的目標。臨渭區交通局著力改善城鄉客運和農村物流條件,實現農村公路運營規範有序、便捷高效、安全暢通、持續健康發展,為臨渭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近年來,臨渭區交通局緊緊把服務産業發展、保障群眾生産生活作為道路運輸工作的關鍵。臨渭區開通農村客運線路58條,投入運營車輛147輛,農村地區客運通達率實現100%;結合旅遊景區發展和客流實際,先後開通了“四大園區”旅遊專線。基本形成了以城區為中心,鄉鎮為依託,農村客運站場為結點的農村客運三級網絡,年完成客運量570萬人,旅客週轉量2000萬人公里。充分依託渭南中心城市物資集散地的優勢,以市區為中心,輻射鎮、村三級的物流體系健全,實現農副産品産出地與市場無縫對接。

  聚民生 人民群眾盡享道路發展帶來的幸福

  道路通暢,百業興旺。近年來,臨渭區全面實現村村通水泥路,81個貧困村巷道全硬化,基礎設施大提升,交通扶貧成效顯著;美麗公路三年規劃的實施,吹響全區鄉村振興的先鋒號。旅遊路加景觀,路景結合,“四大園區”成為市民嚮往的休閒好去處。産業路加物流,臨渭葡萄、獼猴桃、核桃享譽省內外。臨渭區因路而富、因路而強、因路而美。

  一張立體化、現代化、全覆蓋的“臨渭大交通”宏偉藍圖已經繪就。如今,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便捷高效的公路網絡,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産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隨著交通條件的進一步改善,臨渭的發展之路必將拓展延伸,越走越寬廣。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臨渭區交通局將以更加務實的態度,更加有力的工作,奮力續寫交通運輸更加輝煌的篇章,為建設“宜居宜遊、富美臨渭”不懈努力。(供稿 渭南市委宣傳部 編輯 李妍)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