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縣,是陜西省海拔最高的縣,被譽為“陜西的青藏高原”。和關中其他縣區相比,這裡山大溝深。
然而,正是這個只有5萬多人口的山區縣,種植出了28大類390余種蔬菜。這些蔬菜暢銷國內50多個大中城市,並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太白縣也先後榮獲全國農産品標準化生産綜合示範區、中國綠色生態蔬菜十強縣、陜西省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等稱號。
為何蔬菜能成為太白縣的主導産業?太白縣如何發展體系健全的現代農業?帶著這些疑問,12月5日,冒著大雪,記者來到太白縣一探究竟。
一問:小蔬菜能否成為富民産業
12月初的太白縣,冷風刺骨。咀頭鎮塘口村的秦西綠色蔬菜産業園1000平方米的日光溫室裏卻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秦西綠色蔬菜産業園負責人聞傑告訴記者,像這樣的溫室,該園區目前已建成64棟,此外還有28座大棚。園區以生産越冬、越夏雙反蔬菜為主,擁有年産55萬公斤高山蔬菜的生産能力。産品供不應求。“園區自2014年建成後,集新品種示範種植與推廣為一體,採用先進的設施蔬菜種植技術,結束了太白縣冬無蔬菜的歷史。”
據太白縣農業局局長趙志強介紹:“太白縣工業少,是個典型的農業縣。這裡的耕地多分佈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帶,並不適合種糧食。與種植糧食作物相比,種植蔬菜的畝産效益更高,群眾自然就選擇種植高山蔬菜。”
如今,經過10多年的發展,太白縣蔬菜産業已成為當地最具特色、最有影響力的主導産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在太白縣,86%的耕地種植蔬菜,85%的群眾從事蔬菜生産與經營。
獨特的高山氣候和良好的生態優勢,讓太白縣産出的高山蔬菜葉片厚、含水量大、口感脆美,深受消費者歡迎。截至目前,太白縣種植蔬菜10.2萬畝,總産量46萬噸,總産值達4.8億元,僅靠蔬菜種植,農民人均收入就達1.1萬元。
二問:山區縣為何能獲得國際認可
鮮嫩翠綠的生菜、飽滿水靈的冰菜……這些新鮮的蔬菜從秦嶺深處的太白縣通過冷藏車運輸到香港,只需48個小時。
今年7月,在太白縣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供港蔬菜基地,隨著滿載蔬菜的運輸車緩緩駛出,太白縣第一台供港蔬菜冷藏汽運首發直達香港。這標誌著太白縣供港蔬菜又邁向了新的歷史征程。
一個地處秦嶺腹地的小縣,為何能得到品質標準嚴格的香港蔬菜市場青睞?據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艾科平介紹,這得益於合作社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智慧農業體系,嚴格按照綠色無公害標準進行生産種植,並完善蔬菜檢測體系和品質追溯體系。
“種啥菜,合作社會提前通知;田間管理的方法技術,合作社會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培訓。合作社統一收購蔬菜,因此我們不愁銷路。現在,高端特色蔬菜成了我們種植的重點。”咀頭鎮村民王鳳岐對記者説。
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是太白縣建立農産品品質安全體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太白縣17個蔬菜品種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和歐盟、美國有機蔬菜認證;“太白山”“雪太”“蓁綠”等被認定為陜西省著名商標。
據了解,以前陜西省商品出口中,蔬菜出口僅佔據較小份額,保鮮蔬菜的出口更是幾乎為零。太白高山蔬菜成功實現出口後,填補了我省保鮮蔬菜出口的空白。
三問:特色産業能否撬動綠色經濟體系
現在的太白縣,除蔬菜産業“一枝獨大”外,還形成以蔬菜産業為主導,莓類、冰葡萄、食用菌和中蜂四大産業為輔的特色産業體系,支撐了綠色經濟的發展壯大。
走進太白縣,建立在現代農業特色産業基礎上的綠色經濟可以説是無所不在。在桃川鎮,戶太冰葡萄種植研究基地正在建設中。該項目利用太白縣的生態資源優勢,首次在全國大面積種植戶太葡萄新品種9號和10號,建成後預計年加工冰酒1000噸、紅葡萄酒2000噸。這將使我國冰酒産業超越加拿大等國家,使戶太冰葡萄種植研究基地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優質冰酒生産基地。
在太白縣海升現代莓類示範園,園區負責人張軍偉説:“今年示範園的草莓畝均年産值達到18萬元,銷售收入達到2000余萬元。”
太白縣委書記田來鎖説:“我們將加大生態保護力度,主攻生態旅遊,發展綠色産業,壯大綠色經濟,打造增綠添彩、山清水秀的綠色空間。”
據悉,太白縣將依託海升現代莓類示範園,擴大藍莓、草莓、樹莓等莓類産業規模,打造“中國藍莓之都”;大力發展中藥材産業,強力推進中醫藥養生示範基地、綜合性現代化中藥材批發市場等項目建設,打響“秦嶺太白藥谷”品牌;壯大林下經濟,開發林果、林菌、林藥、林菜等名優新特農産品;延伸冷鏈、包裝、加工等關聯産業,構建“互聯網+”産業模式,讓太白縣優質特色産品暢銷全國、走向世界。(記者張權偉見習記者張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