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王益人人受益。
大棚裏的櫻桃花吸引著各地遊客。
王益區文明垣村的大棚草莓搶先上市了。
由王益區委宣傳部主辦的送文化下鄉活動,走進王益區的各個村落。
美麗鄉村建設讓農村“三堆六亂”的狀況徹底得到根治,農村美景如畫。(本版照片均為本報通訊員任衛超安曉衛蕭鵬燕攝)
王益區位於銅川市中心地帶,面積1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餘人,農業人口3萬餘人,交通便捷,扼關中、陜北交通之咽喉。王益區城市化程度高,人文自然景觀遍佈,氣候適宜,光照充足,盛産蘋果、鮮桃、櫻桃、花椒、柿子等農副産品。
近年來,王益區緊扣追趕超越、轉型發展主題,大力實施“項目帶動、創新驅動、園區拉動、城鄉聯動”四大戰略,不斷加快“一軸兩園三區”建設和産業化發展,全區追趕超越發展呈現嶄新局面。
打造高效農業
12月1日,王益區王益街道辦垣畔村華碩大櫻桃試驗示範基地的大棚裏,果農們正在修剪櫻桃樹,“像這樣的溫室大棚,我們一共有7個,每個棚裏種植了百餘株櫻桃樹,新紅燈、美早、薩米托等品種每季每棚可以收入5萬元至8萬元。去年3月,櫻桃剛上市就賣到了每公斤260元。”華碩大櫻桃試驗示範基地總經理韓曉伍對記者説,優良品種的選擇、科學技術的應用、精心合理的管護,讓果農嘗到了大紅櫻桃帶來的“甜頭”。
王益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
2017年,該區紮實推進6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有機菌肥加工等41個項目開工建設,共完成投資4.1億元,益民現代農業園區成功申報市級農業園區;栽植鮮乾果經濟林6315畝,建成4個市級標準化示範園;完成了安達生豬養殖場擴建項目,全區生豬存欄2.1萬頭,家禽飼養量101萬隻;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完成了周家村等3個試點村的農村股權改革。
2018年,該區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依託6個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設施農業、精品農業,重點實施好巨灃20萬隻生態蛋雞養殖、農業綜合開發優勢特色産業示範園、1000畝中藥材種植等項目;組建了陜西果業集團王益子公司,啟動千畝甜桃標準示範園項目建設,擴大和提升了特色農産品規模和品質。
聚力鄉村振興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優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王益區牢牢抓住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和脫貧攻堅的歷史機遇,深入推進“1258”農業發展戰略,穩步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確保全區全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9.2%;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把握政策機遇,加快農業農村發展,讓農業更有奔頭、農民更有幹頭、農村更有盼頭;把美麗鄉村建設與全域旅遊、脫貧攻堅等事關農民切身利益的農業農村工作相結合,推進該區紅色軍臺嶺、山水王家河、民俗義興村、孟姜女故里等4個3A級景區建設。
王益區在孟姜垣村挖掘孟姜女這一獨特的文化資源,開發建設“姜女故里·秦人村落”休閒度假區,項目計劃總投資7.39億元。每年4月,這裡的萬畝桃園花開似錦,吸引大批遊客遊玩賞花,使孟姜女故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建新村、改舊村,讓文化有效融入鄉村建設。今年年底,集黃土地生態、秦風文化和旅遊體驗于一體的黃堡特色小鎮將正式開園迎客,到時“姜女故里·秦人村落”休閒度假區,必將成為“肩挑南北銅川、勾連西安延安”的休閒旅遊新高地。
軍臺嶺村毗鄰陳爐古鎮,曾經是王益區為數不多的貧困村之一,如今已成為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古驛道、古驛站、千年皂角樹和“無傷痕開發建設”的紅色軍臺嶺3A級景區使得老村煥新顏。
建設美麗鄉村
近年來,王益區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把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與全域旅遊、脫貧攻堅發展等事關農民切身利益的農業農村工作相結合,使農村環境越來越美、農村發展活力越來越足、農民增收渠道越來越寬。
炭科溝村位於王家河畔,是王益區眾多城中村之一,也是王益區城中村化蛹成蝶的經典樣本。過去,這裡臟亂差現象隨處可見——破落的房屋、雜亂的電線、堆滿雜物的屋頂,村民們都熱切盼望改變村裏的面貌。美麗鄉村建設給炭科溝村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如今的炭科溝村,墻面潔白的樓房排列成行,依山傍水,村民們享受到發展的紅利,居住環境顯著改善。
建設美麗鄉村是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8年年初,王益區政府確定了今年擬辦的10件惠民實事,其中明確提出了涉及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實事,主要包括: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施6個村的集體産權制度暨“三變”改革;在10個貧困村建成光伏電站,收益覆蓋所有貧困戶。
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孟姜垣村、安村、文明垣村、新村、十里鋪村、常家河村等6個貧困村實現脫貧;全區所有村組主巷道路實現硬化;實施灰堆坡村、王家河村氣化工程,天然氣入戶200戶以上;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5處,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設施4處,農村生活垃圾實現全收集;建設川口村、李家溝村、梁家垣村、石坡村、炭科溝村等5個農村幸福院。
開展全面規劃、宜居建設、人居環境提升、産業支撐、文明建設五大振興行動,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實施農村戶廁改造;完成美麗鄉村王益北垣示範片區和5個美麗鄉村創建任務,加快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傾力脫貧攻堅
“一個都不能少”是王益區脫貧攻堅戰喊出的響亮口號。王益區大力推行農村“三變”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産業脫貧方面,王益區制定印發了《王益區産業扶貧“春季攻勢”行動方案》《王益區産業扶貧政策宣講工作方案》《王益區扶貧産業培育工作方案》。全區目前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産業全覆蓋,367戶産業扶貧戶平均已發展1個以上産業項目。王益區肉兔産業扶貧基地建設項目、王家河街道村級集體經濟産業扶貧項目、王益區苗木花卉示範園産業扶貧建設項目和孟姜垣村200畝優質鮮桃基地建設項目等7個産業扶貧項目已開工實施,總投資770.3萬元,目前該區已撥付財政資金216萬元,帶動貧困戶216戶。
生態脫貧方面,該區組織50名幹部分3個宣講隊在24個村宣傳生態脫貧政策,覆蓋貧困戶286戶。選取12名貧困群眾參與2018年春季直觀山坡造林綠化項目建設,選聘13名有巡山護林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生態護林員,累計發放生態護林員及公益性專崗工資36610元。同時,該區制定印發了《王益區2018年度幹雜果培訓計劃》,在黃堡鎮文明垣村積極吸納40余名貧困群眾進行幹雜果培訓,針對管理技術要點進行講解,使貧困戶能夠學以致用、提高技能、增加收入。
“生態環境優美、産業特色鮮明、公共服務完備、鄉土文化繁榮、農民生活甜美”的王益新農村建設已站上新起點、踏上新征程;一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落後農村向美麗鄉村轉變、普通農民向新時代農民轉化的新王益,正展開錦繡畫卷。(記者喜順通訊員任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