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名校+”教育聯合體推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 未來三年建成100所智慧校園
西安日報  2018-12-12 09:38:14

  12月11日,記者從市教育局發佈的《西安市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標準(試行)》中獲悉,將在全市啟動中小學智慧校園創建工作。2019-2021年,西安將通過規範建設、評估督導和示範引領,建成100所智慧校園,各區縣和開發區至少創建1所省級智慧校園示範學校,通過名校與“+校”間的在線課堂、同步課堂、專遞課堂、同步教研等資源共享渠道,形成“名校+”教育聯合體資源共享與服務的有效常態機制,推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

  “自主選擇+個性化推送”服務

  智慧校園是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園現代化的核心內容。它通過運用移動互聯、物聯感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智慧感知環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學空間,為師生提供以人為本、智慧開放的個性化創新服務,促進教學、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務的流程再造與系統重構,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和教育管理決策水準。 按照《標準》,智慧校園由智慧環境、教學資源、智慧教學、智慧治理四個部分組成並有機聯繫。

  據悉,在教學資源方面,將引導學校創新應用模式,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結構化校本課程資源,向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自主選擇+個性化推送”資源的服務。同時,圍繞破解教育均衡和公平問題重大戰略,通過名校與“+校”間的在線課堂、同步課堂、專遞課堂、同步教研等資源共享渠道,形成“名校+”教育聯合體資源共享與服務的有效常態機制,推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

  大數據支撐的人員選拔機制

  智慧教學方面,基於智慧校園環境下,變革教與學方式,對學校的課程設置、實施、評價進行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管理和“伴隨式”數據收集,運用教與學過程大數據的行為記錄、分析和診斷,實現教師教情、學生學情的及時精準反饋,提供教育資源的適配性服務,實現個性化學習。

  校園服務與治理,面向未來教育變革,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引導學校構建基於物聯感知的校園學生行為大數據和基於現代評測技術的學習評價和教學評價體系,逐步形成能夠客觀反映學生素養的綜合素質評價(含學業水準評價)體系,實現大數據支撐下的人才選拔機制,改變以考試為主的人才選拔方法,支撐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綜合改革。

  破解教育公平均衡問題

  據悉,西安市還將啟動教育大數據的建設與應用,著力破解困擾教育的公平均衡和擇校招生問題。智慧校園是教育大數據的基礎支撐,將在2-3年後在教育治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同時,市教育局將按照智慧校園實驗學校、智慧校園、智慧校園示範學校3個層次推進智慧校園創建工作,對於達到智慧校園實驗學校標準的公辦學校,市與區縣、開發區將按一定的資金分擔比例,共同將其打造成智慧校園。對於達到市級智慧校園示範學校標準的學校,市教育局將推薦其參加全省智慧校園示範點評選,對其成功經驗在全市予以宣傳推廣。

  市教育局還將把推進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工作作為考核區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標,每年對各區縣智慧校園創建工作進行專項督查,推動工作任務落實,對工作滯後的單位進行通報。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