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想富先修路 陜西大荔冬棗逆襲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2-17 17:10:36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要想富,先修路,改革開放40年來,陜西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跨越,陜西省公路總里程達到17.5萬公里,交通脫貧攻堅的成績也非常顯著。預計到今年年底,陜西省行政村將全部通油路,96%行政村將通客車。一度爛在地裏無人問津的大荔冬棗就是借助著這條致富路,成功逆襲。

要想富先修路  陜西大荔冬棗逆襲

  大荔冬棗(供圖 渭南市委宣傳部)

  天剛濛濛亮,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小坡村的村民張夏存和老伴又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摘冬棗。小坡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著冬棗,是全國有名的冬棗之鄉。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這裡的土地大部分都沒人要。這主要是因為道路條件惡劣,有棗卻沒法運出來。

  “2002年把路修好以後,這個棗頭一年就包出去了。現在每次摘棗,小車直接就可以開到地頭。”張夏存所説的路,一頭連著她家,一頭連著市場。所謂道路通財路通,産業興旺日子好。2017年,安仁鎮的村民戶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平均每家每天都有274元進賬,這個數字是改革開放初期村民半年的收入。交通對促進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增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改革開放初期,陜西公路里程少,等級低,群眾出行都不方便,更不要談依靠道路去致富。40年彈指一揮間,到2017年底,據統計,陜西省農村公路達到15.7萬公里,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覆蓋鄉村的農村公路網絡,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改革開放40年來,陜西省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實現歷史跨越,全省公路總里程是17.5萬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了5400多公里,有力保障了陜西省經濟社會的發展。(供稿 渭南市委宣傳部 編輯 李妍)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