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站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金牌動力“長征”系列火箭發動機裝配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西安航天基地自2006年成立以來,融合進國家改革開放的時代巨流,肩負建設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聚集區的歷史重任,在關中平原曾經阡陌縱橫的鳳棲原,建設起一座航天産業新城,在軍民深度融合、産城深度融合發展實踐上,取得了輝煌成就。2018年,西安航天基地作為西安市唯一産業園區,入選全國綠色園區名單。
一重奏 :“綠色産業”推動“綠色發展”
西安航天基地持續推動綠色産業發展,先後在重點行業建設起一批綠色示範工廠,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産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在産業發展過程中,優化製造流程,注重應用綠色建築技術建設和改造廠房,推行資源能源環境數字化、智慧化管控系統,形成低消耗、可循環、低排放、可持續的發展方式。
“綠色産業”推動的“綠色發展”,首先體現在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西安航天基地依託隆基股份、國電投等龍頭企業,加快産品創新升級,提高光伏産業競爭力。鼓勵區內光伏應用項目使用國家“領跑者計劃”中倡導的高效太陽能光伏産品。支持航天六院11所城市熱解垃圾項目、165所高鹽廢水項目在全國推廣應用,建成一批廢固、廢液處理等標誌性示範工程項目。為加快推進新能源産業發展,西安航天基地依託龐大新能源汽車公司,建設充電樁、充電場站和 公交車專用充換電系統,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應用。與此同時,西安航天基地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建設高水準綠色園區。目前已全面完成園區內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清零工作、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提標改造任務、工業企業廢水排放提標改造任務,新建3處中水取水點,極大提高了園區內中水回用率,提高了資源循環利用水準,節能降耗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管理軌道。
近幾年來,西安航天基地的綠色産業和綠色項目實現了快速發展。2018年5月,國家商務部公佈全國219個國家級經開區的科技創新指標,西安航天基地排全國第8位,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比68.4%,是全國平均值的3倍。以2017年京東集團全球物流總部、無人系統産業中心和京東雲運營中心三大項目入駐為標誌,西安航天基地綠色硬科技矩陣進一步壯大,大數據、雲計算、智慧物流、無人控制系統全面發力,科技實力不斷攀升,區域産業發展影響力深度增強。航天裝備製造、航天技術應用、衛星及應用、航天器測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造、通用航空、雲創經濟等産業呈現出齊頭並進、量效齊增的新局面。2018年在建及前期籌建項目140個,總投資1421億元。
二重奏 :“綠色環境”營造“綠色宜居”
作為國家級“綠色園區”,西安航天基地的高品質發展,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第一位。按照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要求,營造生態秀美、綠意縈繞的宜居環境。航天城中湖公園、星河運動公園、航天城文化生態園、世子公園,錯落分佈,景象宜人。一期47個街頭綠地小廣場錯落分佈,綠化覆蓋率達43%。
區內配套設施完善,西安航天基地第一小學、第二小學、第一中學,西安交大航天城中小學已建成,正在建設西安航天基地第三小學、第一小學二部,建成後可滿足周邊適齡兒童和青少年的入學需求。西安市人民醫院建成後可提供日均2500人次門診就醫量和1000張住院床位。
西安航天基地已建成九縱十橫路網格局,地鐵2號線和4號線穿越區內腹地,通航小鎮、航天小鎮“破殼”而出。“五星級服務”在這裡得到全面實踐,以最優營商環境建設、推動産業集聚發展為目標,開啟“魅力航天”新篇章。
三重奏 :“綠色理念”主導“綠色行動”
創新發展是動力,綠色發展是底線。近年來,西安航天基地積極探索生態綠色和區域一體化發展模式,依託民用航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造、通用航空、雲創經濟,在“綠色理念”上形成了“頂層設計”,完成了“綠色發展”的制度化建設,由“綠色理念”全面主導“綠色發展”。
為保證節能工作順利實施,西安航天基地成立公共機構節能領導小組,形成齊抓共管、上下一體的節能管理體系。圍繞“節能減排、科學發展”這一主題,西安航天基地紮實開展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制定了《西安航天基地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制度》《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産業基地減排實施方案》,成立污染減排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將減排指標任務進行分解,責任落實到人,為節能工作的開展實施提供了制度和人員保障。
“十三五”期間,西安航天基地將進一步做大做強綠色産業,加強綠色創新推動,處理好環境、資源、土地、發展等多方面關係。實現營業收入、工業總産值和財政收入增長三個翻倍;實現入區企業突破3000家、規模以上企業突破150家、10億以上企業突破30家三個突破;實現自主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三個大提升。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新起點上,西安航天基地將致力於打造西安科創大走廊創新增長極,加速加力躍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以全新的精神面貌駛向千億級産業規模。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和高品質發展,進一步打造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和發展環境,持續增強經濟實力、發展活力,提升城市魅力,深度打造宜居宜業的綠色航天新城。( 文/圖 胡珍 賀萬鑫 編輯 張靜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