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陜西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2021年全面建成“一網池”和“六個一”工程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2-18 18:11:52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12月18日,陜西省政府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陜西省工信廳副廳長黃新波、陜西省工信廳大數據資源處副處長張帆、陜西省工信廳大數據産業處副處長車曉春、咸陽市政府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張鵬、西安郵電大學教授朱志祥出席吹風會,並對《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進行解讀。

  陜西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2021年全面建成“一網池”和“六個一”工程

  陜西省政策例行吹風會現場(攝影 柳洪華)

 以“智慧咸陽”為引領 統籌推進陜西省智慧城市建設

  為了解決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城市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發展智慧城市特別是新型智慧城市是非常有必要的。

  黃新波表示,2012年陜西省啟動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各市也都取得了相應的進展,其中咸陽市試點建設成效顯著。咸陽市從解決信息孤島、數據沉睡、標準不統一、安全不可控等難題入手,以“互聯網+優政惠民”為切入點,實施了社會治理“一格通”等“六個一”基礎工程,搭建了智慧稅管、智慧醫療、智慧環保、精準扶貧等40多項創新應用模型,探索出了“大統籌、重應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智慧城市。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咸陽走在了陜西省的前列,甚至是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據張鵬介紹,在醫改方面,咸陽市將全市醫療機構聯進了一張網,也為基層上千家的醫療機構提供了統一的HIS、LIS、PACS應用服務,初步實現了遠程醫療、電子病例、數據診療等服務,基本做到了一張網絡聯通醫療數據共享、一個窗口完成三項醫保結算、一個手機實現預約掛號繳費。針對老齡化問題,咸陽市以渭城區為試點建設了“時間銀行”,通過大數據連結社會服務資源、通過物聯網實現智慧家居應用、通過一鍵通實現服務及時響應;通過老老互助、積分管理、智慧操作,以今天的閒暇換取明天的急需,探索了一條智慧健康養老的新模式。

  2017年5月17日,陜西省大數據發展暨推廣咸陽新型智慧城市現場會在咸陽市召開,時任陜西省長胡和平出席會議並指示“要將咸陽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成熟系統在各市進行‘複製’”。

  據黃新波介紹,陜西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思路是依託陜西省各級政府部門、通訊運營商、大型企業現有機房、網絡等信息化設施,連通網絡中斷點,構建全省統一的數據資源網;通過這個網絡,把政務、行業、社會等各類數據匯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數據池。基於統一的數據資源網和數據資源池,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和開發應用,在惠民服務、政府治理、城市管理、産業發展等領域建設一批高效務實的智慧創新應用,提高城市綜合管理和服務能力,增強市民認同感和幸福感,促進新省新型智慧城市有序健康發展。經過2到3年的建設,陜西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水準達到全國前列,其中2-3個城市達到全國先進水準。

  以“五橫兩縱”為架構 2019年“六個一”基礎工程取得進展

  當前,陜西省各地市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統籌力度不夠、建設框架不清晰、實施任務不明確等因素,工作總體推進緩慢。

  為了更好統籌推進陜西省智慧城市的建設,陜西省在總結咸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經驗基礎上,參考上海、遼寧、寧夏等省市自治區智慧城市的建設經驗,陜西省政府辦公廳于2018年8月制定並印發了《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在陜西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要遵循五個原則、確定三個架構、實施五大任務、強化三項保障、達到兩大目標,提出了陜西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技術架構為“五橫兩縱”。

  “‘五橫’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兩縱’是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保障措施,一方面是要有相應政策法規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有相應標準規範和安全保障措施。”車曉春介紹説,市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基於“五橫兩縱”的技術架構進行規劃和實施,省級智慧城市建設應根據實際需求,有選擇的進行建設和實施。

  《指導意見》中指出,到2019年,陜西省基本建成統一的數據資源網,初步建成市級數據資源池,“六個一”基礎工程(即社會治理“一格通”、公共服務“一卡通”、網上辦事“一站通”、綜合服務“一號通”、掌上城市“一點通”、無線城市“一網通”)取得重大進展,智慧應用初顯成效。到2021年,全面建成“一網池”和“六個一”基礎工程,陜西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水準達到全國前列,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智慧應用取得新進展。

  對於下一步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朱志祥表示,在《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具體推進和實施方案,明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效果,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切身體會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給社會治理、城市管理、人民生活帶來的成效、便利和全新的體驗。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