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 12月20日上午,由渭南市委宣傳部統一安排,渭南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組織開展的“奮進新時代 聚焦‘次核心’ 建設新渭南——2018追趕超越看秦東”系列新聞發佈會的第六場,即渭南市2018年度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專項發佈會在渭南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召開。
今年初,渭南市出臺了《渭南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發展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專項發佈會特此向多家媒體集仲介紹《發展意見》出臺一年來,渭南市民營經濟領域的發展情況。渭南市委外宣辦副主任祖亮主持會議,渭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蘇鑫、渭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非公經濟發展科科長張曉燕通報工作情況。
渭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蘇鑫介紹情況(攝影 劉嘉宸)
渭南市高新區創新創業中心(供圖 渭南市委宣傳部)
多面開花 民營經濟發展成效初顯
據蘇鑫介紹,今年以來,渭南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長。今年前三季度,渭南市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579.24億元,佔GDP的49.4%,貢獻了全市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561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9.04億元,同比增長20.9%;利潤總額27.93億元,同比增長41.8%。
其中創業創新院區載體推進穩定,在2018年,渭南市共組織認定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1家,省級基地8家,市級基地14家。渭南市認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10家,市級中小企業服務平臺5家,共7個園區被列入省級示範縣域工業集中區。據統計,截至三季度末,渭南全市開發區工業園區共有入園企業1223個,其中投産企業957個。實現營業收入1730億元,完成工業總産值1338億元。繳納稅金55.5億元,吸納就業21.2萬人,同比增長6%。
創業創新園區的建設,也隨之帶動了企業創新轉型升級的步伐。蘇鑫説,渭南市工信局在2018年中,狠抓企業創新能力建設,把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共促進40多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為10戶企業爭取技術改造、結構調整等項目資金1100余萬元,為工業企業爭取中小企業扶持專項基金2700萬元 。截至目前,渭南全市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戶,省級28戶,市級37戶。
紓危解困 助力民營企業翻越“高山”
蘇鑫介紹,民營企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面臨“三座大山”,既有融資的高山又有市場的冰山、轉型的火山。為不斷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渭南市工信局在2018年中和企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渭南市工信局優先從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問題入手,發動政企銀三方合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工作中深入企業調研融資難、融資貴的對策及建議,組建政銀企交流平臺,定期分批次地組織政銀企面對面現場對接,通過金融服務培訓會、政銀企對接會等形式,累計培訓和交流企業350家,服務企業174家,其中46家企業現場對接成功,貸款金額2795萬,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上成效顯著。
針對中小企業市場品牌建設難的問題,渭南市在今年先後組織域內企業參加全國工藝品交易會、中國西安國際食品博覽會暨絲綢之路特色食品展、“渭您而來·攜手共贏”渭南·北京經濟合作洽談會、陜西名特産品展銷會和絲博會暨西洽會等大型展銷活動。陜西名特産品(南京)展銷會期間,企業現場達成合作意向32個,展示了渭南市民營企業新風采,樹立了渭南開放發展的新形象,推動渭南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民營經濟是社會勞動力的蓄水池、是維繫社會穩定的穩壓器。”蘇鑫這樣形容民營企業在渭南市經濟發展的作用,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不但是建設美麗渭南、優化營商環境的客觀要求,更是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加快渭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