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個月開行上千列 “長安號”謀求開得更快更多更遠更穩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2-20 13:09:11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張靜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高速增長,在此期間,陜西經濟也得到長足發展。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在此關鍵時間節點,陜西這個內陸省份,如何來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向更深層次發展,備受關注。

  前不久,陜西省委召開了全省擴大開放會議,會上,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強調,要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加快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推動陜西省全面擴大開放不斷開創新局面。“三個經濟”即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由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于2017年12月,在全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上首次提出,勾勒出了富有陜西特色的經濟發展藍圖。

  中歐班列“長安號”作為陜西向西開放的重要載體,在該省發展“三個經濟”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陜西地處中國內陸腹地,長期以來外貿基本依靠東部沿海港口,而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開行,使陜西、西安真正實現了東西互濟、內外互動,打通了陜西向西開放的新通道,使一不靠海二不沿邊的陜西可以直接參與國際分工,並匯聚全球要素,使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與相關國家實現互利共贏。

  以前的海運跟空運往往使企業陷入兩難境地:要麼面臨高昂的運輸費用,要麼面臨漫長的運輸時間,而“長安號”在高昂的空運和緩慢的海運之間開出了一條“中間道路”。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搭乘“長安號”一路向西,駛出國門開拓海外市場,也有不少歐洲企業通過“長安號”搭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

  2018年以來,陜西持續加大向西開放力度,陸續開通了西安至白俄羅斯、伊朗、阿富汗、比利時、意大利 、拉脫維亞等線路,累計開行中歐班列幹線11條,輻射覆蓋亞歐大陸大部地區。2018年前10個月,“長安號”已經實際開行1030列,重載率達99%,貨運量超105萬噸,這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中國通過“長安號”出口的商品主要為紡織品、機械器具及機電設備等工業製成品,進口商品主要以農産品和原材料為主,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發展成果的具體體現。

  近日,為了讓“長安號”開得更快、更遠、更穩,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陜西分會(以下簡稱“陜西省貿促會”)召開專家座談會,十多位國際經濟貿易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就“長安號”運行面臨的挑戰,從體制機制建設、産業建設發展以及法律保障等方面建言獻策,深度挖掘“長安號”的發展潛力。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世界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馬莉莉,是陜西省貿促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長期從事中歐班列“長安號”運行情況的研究工作,據她介紹,今年前10個月,陜西通過“長安號”完成的對外貿易額已經達到103億元。馬莉莉表示,“長安號”短期內取得這樣的成績令人振奮,但下一步還要提升它的帶動輻射能力。

  陜西省貿促會會長薛華表示,未來,陜西省貿促會將積極探索“海外倉+陸空聯運”國際運貿一體化模式,進一步增強陜西省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全國的能力,加快絲綢之路國際商貿交通物流中心建設。

  西安國際陸港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長安號的組織和運營工作,該公司總經理助理翟若鵬表示,未來一年,“長安號”要通過增加服務內容、提高智慧水準以及拓展覆蓋範圍等措施來提升服務品質,要解決指定口岸與班列聯動發展的問題,要讓“長安號”更好地帶動陜西産業發展。

  此外,陜西還讓有實力的物流企業以承包運行線路的方式共同參與班列運營,持續加密西安到青島等國內主要港口的內貿班列開行頻次,帶動“樞紐經濟、流動經濟、門戶經濟”高品質發展。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