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凋零”的西安80後抗癌海歸大學女教師高煜:一所小學的重建 一個生命的延續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2-21 10:35:41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宋佳):經歷了2次手術,7次化療,65次放療,伴隨的是脫髮、嘔吐、嗜睡、視神經損害、腦水腫、胃疼、食道灼燒、呼吸困難……儘管如此,癌細胞仍舊不斷擴散。預感生命短暫,作為一名有著15年黨齡、10年教齡的中共青年黨員、大學女教師高煜,在被癌細胞折磨的2年零9個月裏,不斷書寫著對生命的熱愛和英語教學的熱情,希望以出售文字作品所得貢獻社會。

“不凋零”的西安80後抗癌海歸大學女教師高煜:一所小學的重建 一個生命的延續

  西安財經大學青年教師高煜(圖片由張晨提供)

    2018年8月19日,本該雨季的雲南麗江難得的晴空萬里,玉龍縣最西北端的塔城鄉隴巴完小在這一天收到一筆20萬元的捐助——被鑒定為D級危房的教學樓終於得以推倒重建,高煜正是這20萬元善款的捐贈人。 

  遺憾的是,高煜卻不能親眼看到這所希望小學的誕生。 

  2018年7月18日晚上11點左右,已經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15次住院治療的高煜陷入深度昏迷狀態。胸外按壓、體外除顫、吸氧……經過兩個小時的緊急搶救之後,35歲的高煜還是被癌細胞吞噬。

  “不凋零”的西安80後抗癌海歸大學女教師高煜:一所小學的重建 一個生命的延續

  西安財經大學青年教師高煜生前在麗江(圖片由馬琳提供)

  2017年11月23日,高煜被查出腦部、肺部轉移瘤時在日記中寫到:“當下人類醫學對癌症的治療很無奈,無數個鮮活的生命都因征服不了癌細胞而被無辜地吞食。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也面臨這樣的無奈,懇請媽媽支持我捐獻器官角膜幫助需要的人,如果器官被癌細胞侵害,一定幫我捐獻角膜給需要的人,我還能繼續看這美好的世界。”

  互動教學獨樹一幟

  做英語學習中的引路人

  在中國幾千所高等學校中有不計其數的英語老師,西安財經大學的高煜只是其中普通一員,而她在學生心中的沉沉分量卻並不普通。

  一件大嘴猴衛衣,一頭利落的短髮,皮膚乾淨白亮——站在講臺後準備課件的高煜更像學生,充滿年輕活力。作為老師,她頗具親和力,一口純正的英式英語讓她更具一种老師特有的魅力。而在年輕活力、親和力、魅力的背後,高煜還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創新的教學思維,以及對學生的細緻呵護。

  高煜通常會讓學生們在第一節課上做自我介紹,終了,她幾乎能記住班裏每個學生的名字。西安財經大學2009級學生田雯對高煜的細心感受頗深。

  2009年,高煜從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碩士畢業回到家鄉陜西,成為西安財經大學的一名英語老師,田雯也在這一年的秋季走進西安財經大學校園。

  每次英語課,田雯都坐在第一排,但是從來不會主動開口。高煜看出了田雯那被跼踀包裹著的英語學習熱情,總是假裝不經意地邀請她回答問題。“這對我的鼓勵非常大,我漸漸敢説英語了。後來有一次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我的同學們都驚喜的發現我的英語口語有了質的提升。”田雯回憶道。

  “不凋零”的西安80後抗癌海歸大學女教師高煜:一所小學的重建 一個生命的延續

  2017年6月,高煜(前排右三)如約回到校園與2013級畢業生合影留念(圖片由張晨提供)

  高煜的另一位學生,西安財經大學2011級的南帥説:“傳道授業解惑是需要功力的,高煜老師會摸索如何深入淺出,同時還能做到言語幽默。”南帥回想大學時光,宿舍裏最不喜歡英語的人也會在期末的教師評價中給老師高煜打高分。他説:“大家對高老師評分普遍很高,她也引以為豪,會在第二學期開學的時候和我們分享她的喜悅。我覺得這些高分都是她應得的。”

  學生們對高煜的高評價來源於她良好的英語教學基礎。她所就讀的南安普頓大學在英國語言學排名中位居前列,而她的研究方向正是中國高校英語學習者口語及聽力學習的聯繫與互補。

  “不凋零”的西安80後抗癌海歸大學女教師高煜:一所小學的重建 一個生命的延續

  西安財經大學青年教師高煜(右)從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碩士畢業(圖片由張晨提供)

  工作之後,高煜把關於英語教學的豐富理論和針對中國高校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可能的解決方法所做的揣摩研究相結合,以英國當地文化為引導,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好奇和渴望。講授中,高煜注重互動和實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性。

  高煜在英語教學中付出的心血和熱情是有目共睹的。科研方面,2009年——2012年在國際標準刊號《價值工程》等核心刊物獨立發表學術論文6篇;2010年8月——2011年8月,參與完成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大學英語課程建設與教學法研究》;教學方面,2011年6月參加西安財經大學首屆實驗(實訓)課程教學效果評比獲“優秀獎”;2014年7月,代表西安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參加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外語及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獲三等獎。最難得的是,在每學期的學生評教中,高煜次次都是優秀。

  良師益友傳遞樂觀

  做人生抉擇中的領航人

  如果僅僅憑藉教學成績,高煜在學生心中充其量只是一位優秀教師,不會被學生喚作“親愛的Yolanda”。她是“良師”,亦是“益友”。

  “不凋零”的西安80後抗癌海歸大學女教師高煜:一所小學的重建 一個生命的延續

  學生為恩師高煜設計的漫畫形象(圖片由張晨提供)

  每次在公交車上遇到高煜,田雯都會和她聊一路。學習中遇到的困惑、畢業之後何去何從,田雯總會從高煜那裏獲得啟發。“因為我的學習成績一般,我猶豫要不要考研。高煜老師鼓勵我,只要想做就去努力付諸實踐,一定會有結果。她幾乎是唯一支持我考研的人,後來我真的考上了,還和她一樣成為西安財經大學的一名老師。”田雯説道。

  生病後,高煜依然在微博中鼓勵學生:“生命的奇跡不僅需要頑強的意志,更需要堅定的信念!我想和我的學生説,我們在人生成長的旅途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大風大浪、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別忘記四個字:勇氣、堅持!”

  原本,高煜的人生可以在老師的職位上繼續散發光芒,她會成為更多學生的“小卷老師”(生前學生對高煜的“愛稱”),把樂觀、積極、拼搏的人生態度傳遞給更多的人。但是,似乎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於短暫,高煜也未能倖免于命運的安排。

  抗癌道路荊棘滿布

  笑容依舊燦爛溫暖

  2015年10月8日,高煜為2015級新生上了第一節英語課,這也是她最後一次給學生上課。

  雖然只有短短一節課的接觸,但是直到今天,熊璐荔都記得這位穿著休閒的英語老師。“她和我想像中的大學老師不太一樣,沒有距離感,很快就能調動起課堂氣氛。”熊璐荔回憶。然而,當時她對高煜的病情卻毫無察覺,幾個月前就已發現腫塊的高煜在課堂上一如既往地陽光、開朗。

  早在2015年的端午節,高煜就因疼痛到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就診,醫生觀察到她左乳上的腫塊後建議住院檢查。心繫講臺的高煜拒絕了住院,而這一拖就是幾個月。直到2015年10月9日,在媽媽馬琳的再三催促之下,高煜不得不放下她摯愛的學生,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接受檢查。

  “不凋零”的西安80後抗癌海歸大學女教師高煜:一所小學的重建 一個生命的延續

  西安財經大學青年教師高煜在治療中(圖片由張晨提供)

  10月11日,高煜被確診為三陰性乳腺癌,青年歌手姚貝娜也是因患此病離世。這是一種預後極差的癌症類型,對於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都有很強的抵抗性,加之高煜的病情此時已經進入中晚期 ,情況並不樂觀。

  接下來,等待著高煜的是化療、手術、放療……對於其他人來説,這些不過是短短幾個詞語,但對於高煜來説,每個詞都是需要用脆弱生命去承載的巨大痛苦。

  33個月的治療中,高煜共經歷了2次手術,7次化療,65次放療,但還是無法阻止癌細胞向肺部、腦部和肝部轉移。癌細胞和治療的副作用帶給高煜雙重打擊。

  脫髮、嘔吐、嗜睡、視神經損害、腦水腫、胃疼、食道灼燒、呼吸困難……在這些病痛中苦苦掙扎的高煜為了不讓媽媽擔心,總是反過來安慰道:“媽媽,我能好。”

  一次,媽媽馬琳推開病房門的時候,看見高煜在掉眼淚,但看見媽媽後,馬上微笑,儘管臉上還有淚珠。“那微笑,我知道是女兒給媽媽硬擠出來的,至今我想起來都很心疼心酸。我很後悔,當時就該抱住孩子讓她在我懷裏把疼痛和委屈都放聲哭出來,告訴她——媽媽承受得起。”馬琳流著淚哽咽地説道,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無論多麼難受,疼痛,女兒在她面前都會表現的很樂觀。即使悄悄流淚,患病以後作為朝夕相依的媽媽也只見過兩次。

  媽媽馬琳曾在微信中寫詩給女兒高煜:“吾兒抗癌千百日,手術放化幾番輪,若無天使丹心志,怎奈病痛苦蹂躪,懇請天公降祥醫,罷黜病魔腫瘤君。”

  高煜微信回復:“媽媽你寫給我的詩,我看了許多許多遍,這就是我的力量。我是一個珍惜生命心懷希望的人,媽媽你給我加油,我也是你的主心骨,我帶著你走出災難,你看看我涅槃重生。”

  高煜希望自己展現出來的永遠是精神飽滿、陽光微笑的形象。她在微博中寫道:“讓我以弱者的姿態出現或表達負面情緒,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希望大家心中的我始終是燦爛和溫暖的。”

  “不凋零”的西安80後抗癌海歸大學女教師高煜:一所小學的重建 一個生命的延續

  西安財經大學英語教室課表上寫滿了同學們對老師高煜的思念(圖片由張晨提供)

  2018年5月7日之前,高煜堅持每天在微博上報平安。養病旅行中的美食、感悟、運動心得、治療情況、英語學習建議……她都以幽默輕鬆的語氣訴説著患癌後的一切。

  高煜還不忘鼓勵病友。腦部放療的時候,高煜認識了一個16歲的腦癌患者梁佳偉。看到梁佳偉小小年紀對抗病魔非常吃力,高煜總會去梁佳偉的病房看他。不僅送他書本、營養品、衣物,還鼓勵他勇敢治療。

  梁佳偉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那段治療時光暗無天日,而高煜則是照進黑暗的一束光。久而久之,梁佳偉總是期待著高煜的身影出現在病房門口。梁佳偉説:“我是農村的,家裏很窮,沒想到高煜姐姐還會對我那麼好。她治療背後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對我沒有展現一點負面情緒,每次都是一張笑臉。”

  只有從日記中,才能看到高煜對病魔無奈的一面。她寫道:“病魔和命運太不友好,我無法控制和預測生命的長度。當別人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復時,我卻越來越虛弱……”

  熱愛生命心繫教育

  播撒希望彰顯價值

  癌症的一邊是無窮無盡的病痛,另一邊則是高煜永遠向上的生命態度。主治醫生、西安市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教授朱琨告知病情的時候,與媽媽馬琳的崩潰相反,高煜表現得頗為平靜,當時的朱琨以為她早有心理準備。在後來的接觸中,朱琨才知道這種平靜,更多是積極心態使然。

  在腫瘤外科,高煜被醫護人員稱為“堅強樂觀的小姑娘”。朱琨回憶:“高煜每次出現在我面前都是一副精神飽滿的樣子,即使躺在病床上吸氧的時候,遇到查房的醫護人員,她都堅持摘下氧氣罩問好。”

  癌症讓高煜更感生命短暫可貴,正如她在日記中所寫:“生命的意義在於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曾在一顆百年大樹下許下諾言,一定要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治療期間,高煜完成了近20萬字的半自傳體文學作品《輕履者行遠》,20多萬字的圖文遊記《方寸間的美麗祖國》,還整理了部分自己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積累而成的《英語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表妹張晨陪伴高煜走過了整個治療時光。張晨説,只要有時間、有精力,高煜就不停歇地在手機上打字,甚至在治療間隔休養旅行中,她都會堅持每天晚上用文字記錄行程和感悟。

  “不凋零”的西安80後抗癌海歸大學女教師高煜:一所小學的重建 一個生命的延續

  治療間隔中,高煜在家人的陪伴下休養旅行(圖片由張晨提供)

  本著“給學生、給所有愛我的和我愛的人留下長久陪伴”的願望,高煜抓緊一切時間寫作。她曾在日記中寫道:“因為患癌症已經讓生命品質大打折扣,希望復活後能把這段經歷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留給後來人。雁過留痕,完整自己的生命,也貢獻社會。我喜歡這樣的格言‘生為飛蛾,若是不敢撲火,這宿命憑什麼壯闊’。”

  寫作讓高煜對生命有著更高的要求。癌細胞腦轉移後進行的全腦放射治療會産生健忘、反應遲鈍、語言障礙等副作用,她對主治醫生朱琨教授説:“我知道全腦放射治療能夠控制病情,但是我還要寫東西,還要工作,還要給學生上課,不能呆呆傻傻的。”

  聽了這些話,朱琨不得不尊重高煜,在治療方案上做了一些妥協,原定25次的全腦放射治療最終完成了15次。

  即便如此,命運的“大手”依然緊緊扼著高煜的喉嚨。2018年7月16日,高煜對媽媽馬琳説:“我的書可能寫不完了,只能辛苦媽媽幫我完成了。”

  高煜急於寫作,除了希望在世間留下來過的痕跡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用賣書的錢建希望小學。她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小理想最渴望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建一所希望小學,讓那兒的孩子從小就有書讀,讓那兒的孩子知道書中的世界、知道外面的世界,讓他(她)們在知識的環境中成長!”

  病床上,她經常對媽媽講述自己的願景:“如果書出版的時候我還在世,我就去簽售,去鼓勵那些病友。賣書所得不僅要建希望小學,還要在我的學校建立助學基金,資助那些貧困但是勤奮努力的優秀學生。

  短暫生命熠熠生輝

  人間大愛不斷傳遞

  最終,高煜沒能等到這一天。

  訃告只通知了小範圍的親友和同事,這符合高煜不希望給他人增添負面情緒的行事風格和人格精神。但消息還是不脛而走傳到了學生中間。

  7月19日,西安財經大學2013級學生頡雨婷無意中看到一條微信消息,正是那張訃告。在高煜的所有學生中,頡雨婷是她非常喜愛的一位班長。“我一下就懵了,半個月前我倆還在手機上聊天,太不真實了。”頡雨婷説道。

  7月20日,頡雨婷出現在高煜的追悼會上。從站在西安市殯儀館蒼梧廳門口看到電子螢幕裏恩師的音容笑貌那刻起,頡雨婷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流。

  潔白的玫瑰花叢中,高煜遺體被盛開的牡丹鮮花覆蓋,棺槨四週擺滿了潔白的玫瑰鮮花花籃。

  “不凋零”的西安80後抗癌海歸大學女教師高煜:一所小學的重建 一個生命的延續

  西安財經大學金融1305班給高煜的“愛心”照片(圖片由張晨提供)

  “高煜同志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生活,熱愛本職工作,熱愛教育事業的好黨員、好教師、好同志……”當西安財經大學2013級學生燕彩莉聽到外國語學院院長王奇民致悼詞時淚如雨下。

  在遺體告別時,西安財經大學2013級學生張海波在恩師高煜的遺體前深深鞠躬。當天,他在微博中寫道:“高煜老師,去見了您最後一面。就算是在最後時刻,您散發的依舊是令我敬仰的關於真善美、關於勇氣、關於樂觀的光芒。”

  追悼會舉行之時,學校已經放暑假,訃告也只是在小範圍內通知,但是參加高煜追悼會的師生、親友達100多人,其中像頡雨婷、燕彩莉、張海波一樣自發前來的學生就有30多人,他們懷念自己的恩師,更感動於恩師在抗癌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人間大愛。

  正如高煜的同事陸曦所説:“中國有很多偉大的人,但是出現在我身邊的,高煜是第一位。在與病魔的抗爭中,不遺餘力擴展生命寬度,想方設法為社會多做貢獻。在死神面前,把捐獻希望小學作為自己最渴望實現的小理想,這些事跡使我不得不感到震撼。”

  2018年9月10日是高煜離開後的第一個教師節,學生們的祝福:“‘致親愛的高煜老師,一位真正教書育人的好老師,無常人生中綻放自己光芒的人。’‘親愛的高煜老師,您定是落入凡塵的天使,我們是有多麼幸運,才能夠認識這個美麗的天使。’‘榜樣的力量,高老師您的精神我們將永遠傳承。’‘親愛的高老師,相信人間一直會有一片桃李在思念著您。’……如往常一樣涌進高煜的郵箱裏、微博中。

  家鄉寶雞,前去看望高煜的學生從未間斷,墓碑旁的花束有些已經乾枯,有些還嬌艷欲滴,正如高煜,肉體雖以長逝,精神卻永不泯滅。

 “80後”海歸大學女教師高煜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她對學生、講臺的熱愛和對生命價值的崇高追求熠熠生輝,在教育事業的長河中亮起了一束微弱但長久的星輝。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