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陜西省圍繞關中地區散煤治理、“散亂污”企業整治、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整治等工作,推動問題有效解決,全面落實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確定的各項任務,並取得實效。
陜西省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替代,推動散煤治理取得新進展,完成清潔能源替代84.55萬戶,佔年度計劃的131%;規模以上工業減煤方面,煤炭消費5334萬噸,同比削減342萬噸;燃煤鍋爐拆改方面,共摸排出需要拆改的35蒸噸/時以下燃煤鍋爐4040台5080蒸噸,已完成拆改3433台3528蒸噸,拆改率達到85%。
在強化“散亂污”綜合整治方面,陜西省出臺了精準推進“散亂污”企業整治意見,累計摸排“散亂污”企業27705戶。截至11月底,我省完成綜合整治19449戶;治理揮發性有機物企業467家、餐飲油煙企業7150家;完成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987台。
為從嚴管控機動車污染,陜西省制定了限制性措施和經濟激勵政策,出臺柴油貨車避讓西安繞城高速指導意見、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計劃和資金補助辦法。全省計劃建設遙感監測設施28台套,監控平臺13處,安排省級建設補助4000萬元;全省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2.47萬輛,2018年計劃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中重型柴油貨車3.3萬輛,淘汰老舊燃氣車6000輛;《陜西省“黑加油站點”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深入實施,黑加油站專項整治工作全面開展。
在揚塵綜合治理方面,陜西省大力推行建築工地6個100%,實施冬防期“禁土令”,實施建築工地揚塵治理16條和紅黃綠牌管理制度,建立了施工工地動態管理清單。城市建築工地基本達到了6個100%要求,5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築工地正在全部安裝在線監控和視頻監控設施。同時我省積極開展秸稈等生物質綜合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數據顯示,今年陜西省省級環保專項資金投入達到18.69億元,較去年增長49%。其中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達到9.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4%,資金重點用於清潔取暖改造、燃煤鍋爐拆改、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老舊車淘汰、預警預報平臺建設、縣級空氣品質監測站建設等工作。在關中地區,我省建立了空氣品質補償機制,按照PM10和PM2.5每微克20萬元標準,對空氣品質下降的市區徵收補償金。截至11月底,我省累計收繳資金1.358億元,全部用於大氣污染治理。(記者 汪曼莉 見習記者 鄔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