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推行“體育+” 改革 惠民生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2-25 11:42:21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在前不久陜西省渭南市舉行的第十三屆運動會開幕式上,來自13個縣(市、區)、71個市級行業單位及特邀的外省11地市的5000余名運動員,2300余名裁判員,以及現場5萬餘觀眾共同參與了活動。開幕式當晚的渭南,華燈璀璨,萬眾歡騰。規模盛大、氣勢恢宏的開幕式文體展演將渭南厚重博大的歷史、悠久燦爛的文化、開創進取的精神,用現代科技詮釋得淋漓盡致,也標誌著渭南市體育運動登上新的高峰。

  改革開放40年來,渭南市體育事業帶給市民的改變不只是強健的體魄,更是運動的生活,無窮的未來。

渭南:推行“體育+” 改革 惠民生

  渭南市群眾自發組織半馬比賽(供圖 渭南市委宣傳部)

 體育相伴的生活 

  如今,無論是夏日的傍晚,還是冬日的清晨,漫步在城市鄉村、公園廣場,隨處可見健身的人群。近年來,渭南市每年舉辦體育大拜年、全民健身日系列展示、“全民健身進社區”、迎新年越野賽及球類、武術、太極拳、健身操舞等群眾賽事活動百餘場次,可謂天天有活動、周周有賽事、縣縣有特色。 

  隨著經濟的發展,體育場館設施也全面改善。渭南中心城市擁有陜西省一流的體育中心,縣級體育場館全面提升改造,體育惠民工程遍佈城鄉,渭河全民健身長廊初步建成,受到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趙勇高度讚譽:“這不僅是水利工程和體育工程,還是生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幸福工程!” 建成的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也步入常態化,渭南市體育中心年接待人數100萬人次,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去年建成投用,常年為廣大群眾免費進行體質檢測,真正實現為民所建、為民所用。

  目前,渭南全市各類體育協會、俱樂部總數達152個,健身活動站點達359個,16500余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活躍在群眾身邊,義務傳授體育技能,傳播科學健身理念,將體育的快樂分享給更多的人,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超過230萬人。

  體育改變的人生 

  體育不僅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還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 

  2015年10月21日,國家體育總局原局長劉鵬同志來渭調研時指出,渭南在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建設上“貫徹國家政策落地有聲,在全國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2016年5月4日,陜西省政府在渭南召開推進“體教結合”工作現場會。2016年12月,渭南市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成功創建成為全國高水準體育後備人員基地之一。

  走進渭南市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這裡的800多名學生95%來自農村,一半以上父母在外打工。他們在教練員的悉心指導、嚴格管理下,常年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他們沒有週末、沒有寒暑假,“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他們的真實寫照。正是這群孩子,在2018年的陜西省十六運會上頑強拼搏,榮獲金牌218枚、銀牌68枚、銅牌91.5枚,渭南以金牌第三、團體總分第四的優異成績進入陜西省全省第一方陣,創歷史最好成績,為全市人民贏得了榮譽。參賽人員中有352人分別獲得國家一級、二級運動員資格。 

  體育點燃了他們的夢想,體育照亮了他們的未來。 

  體育點亮的城市 

  體育點亮的還有這座城市。近3年來,渭南市先後承辦“絲綢之路”系列國際足球、馬拉松、自行車賽、全國青少年“未來之星”陽光體育大會、全國第十三屆運動會青少年田徑賽、全運會青年男子籃球附加賽、青年女子籃球賽及全國游泳、舉重、體操、射擊、競走、跆拳道等國際國內重大賽事107項、8700余場次,參與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

  通過賽事的舉辦,體育助推著城市面貌的改變,促進著城市文明的提升。2016年的國際自行車賽非常精彩,然而賽後個別群眾擅自搬走比賽場館內的盆栽,這一不和諧一幕傳遍了渭南人的朋友圈,激發了渭南人對文明的大討論,提升了渭南人對文明的認知。經過積極引導,搬走的花很快回歸了原位,經過這一事件,廣大群眾自覺維護公共設施的意識普遍增強,整體文明素質前進了一大步,人美、心美、城市更美。

渭南:推行“體育+” 改革 惠民生

  2018年中國足協“絲綢之路·華山杯”比賽現場(供圖 渭南市委宣傳部)

  體育架起的橋梁 

  體育帶給這座城市的,還有更多的驚喜。 

  2016年,由體育總局、教育部、團中央主辦的全國青少年“未來之星”陽光體育大會在渭南舉行,來自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的青少年運動員和10位奧運明星、世界冠軍共聚渭南。奧運會鞍馬冠軍滕海濱擔任大會形象大使,奧運會游泳冠軍劉子歌、蹦床冠軍陸春龍、射擊冠軍楊淩、跳水冠軍李娜、圍棋九段周鶴洋、世界象棋女子冠軍郭莉萍、象棋大師陳幸琳、世界武術冠軍吳雅楠等體育明星參與活動,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出席了在富平縣舉辦的奧林匹克公益捐贈活動,併為大會三對三籃球賽獲獎運動員頒獎。一時間,渭水之濱,群星閃耀。

  在2015年-2018年,渭南市連續四年承辦的“絲綢之路”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中國國青隊坐鎮主場,先後邀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印度、泰國、捷克等11個國家參賽。

  如今,渭南體育産業融合發展的態勢正在形成。改革開放40年,渭南體育事業正向著新的層次大步邁進。體育,讓渭南這個傳統的農業小城,綻放出璀璨的光芒,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供稿 渭南市委宣傳部 編輯 李妍)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