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精準發力向貧困宣戰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2-26 11:49:15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面對難啃的“硬骨頭”,以主動作為、精準發力,善打“硬仗”的信心和決心,三年來,實現648戶2472人穩定脫貧。2018年,211戶798人脫貧,創造了脫貧攻堅的“硤石經驗”。

 順勢而為  讓“朝陽産業”助力脫貧攻堅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地處寶雞市近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西普陀、暴家河、蜂泉人家等山川美景。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張家崖村基礎設施落後,雨天泥水路、晴天一身灰,許多貧困戶住的土坯房,收入渠道單一,是脫貧“老大難”。金臺區多次進村入戶調研,決定以暴家河為依託,發展“五彩山村”的旅遊業。金臺區硤石鎮投資150萬元硬化道路、安裝路燈、實施人飲工程等,使村子“五臟俱全”,還通過“公司+旅遊+貧困戶+養殖”模式,由軒苑集團投資,相繼建成了孔雀谷、柿子園等景點,引進了孔雀、鴕鳥等動物,把村子變成了“動物樂園”。金臺區硤石鎮與寶雞文理學院美術系合作,製作3D彩繪墻面32幅,讓這個山村,成了市民爭相前往的旅遊景點。

  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精準發力向貧困宣戰

  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張家崖村孔雀養殖展示現場

  張家崖村黨支部書記喬亞峰介紹,貧困戶養孔雀,由幫扶單位出資購買養殖籠子,每只孔雀苗200元,由幫扶單位資助100元,企業墊資100元,貧困戶不掏錢,養殖過程中由企業免費提供技術指導,養殖半年後,企業以每只400元的價格回收,除去養殖成本,每只孔雀可收入250元左右。目前,全村已有48戶貧困戶養殖孔雀800多只。

  善打“硬仗” 讓“遊擊隊”變成“集團軍”

  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化、標準化、規範化,對於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改變農民就業門路不多、困難群眾增收緩慢、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精準發力向貧困宣戰

  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黨委書記陳衛東(中)在柴胡種植大戶家中了解中藥材種植情況

  近年來,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黨委政府積極與幫扶單位銜接,大力支持五七村集體經濟組織做大做強,將村上農機專業合作社,興隆養殖場,蔬菜基地三個經營實體予以整合,成立了盛茂林農業集團公司,購置植保挖掘機等,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實行統一管理、經營、服務、深耕、播種,形成了集土方工程承包,土雞、蝎子等種養殖為一體的集團公司,資産由起步時的30萬元增長到1000萬元。目前,集團公司流轉土地600畝,新建蔬菜大棚59座,全村370戶(其中本村貧困戶59戶)村民全部入社入股。公司通過入股分紅、提供就業、技術培訓指導等多種幫扶措施,三年來,公司為本村及周邊困難群眾入股的200戶貧困戶,發放分紅款80余萬元。

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精準發力向貧困宣戰

  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科偉合作社村民正在製作柿餅

  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黨委書記陳衛東説:“目前,硤石鎮全鎮擁有姜王村中藥材種植、六川河片蓮菜種植、車轍億豐蛋雞養殖、上排村土黑豬養殖等農民專業合作社58個,實現了16個行政村全覆蓋。合作社不但壯大了集體經濟,更重要的是帶動貧困戶抱團闖市場。” 

 挖斷“窮根”  讓“輸血”健體變成産業“造血”

  “發展産業是挖斷‘窮根’、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我們硤石鎮充分發揮能人帶動和企業參與幫扶的作用,讓貧困戶‘輸血’健體變成産業‘造血’,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鎮長李斌説。

  司家窯村地處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西嶺之巔。這裡山大溝深,基礎設施落後、自然條件差、群眾居住分散,而耕地、林地面積達1萬多畝,平均每戶60余畝,80%為山坡地。全村163戶,貧困戶就有56戶。為了讓土地生出“真金白銀”,助力脫貧攻堅,硤石鎮一面爭取資金,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一面發揮優勢,大力發展種植中藥材和飼養黑豬,拓寬致富增收的主渠道。近年來,先後爭取資金300多萬元,硬化村組道路等,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硤石鎮協調寶雞向陽餐飲集團,發揮其寶雞餐飲龍頭優勢,簽訂合作共贏協議,既為企業提供了土雞、黑豬等綠色無公害農副産品,又解決了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精準發力向貧困宣戰

  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六川店村蓮菜養殖基地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 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將攻堅拔寨的勇氣和決心,向貧困宣戰,努力遞交一份滿意的答卷。(供稿 文/圖 寶雞市金臺區委宣傳部 編輯 張華敏)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