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石川文杏幾千株,潑眼春光滿碧湖。”冬日的暖陽照在寬闊的石川河面上,雖有部分河水結冰,但偶爾掠過河面的飛鳥以及新建成的沿河廊道和珍稀樹木,讓人無不暢想著,春光明媚之時,這將會是怎樣一番盛景。近日,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一場初雪降臨,裹著銀色素裝的富平石川河國家濕地公園更加美麗。
石川河二期治理工程濾水渠
石川河是富平縣的“母親河”,這條水草豐美的河流曾因過度開發而“遍體鱗傷”。上世紀70年代,上游築壩蓄水,石川河水開始季節性斷流。上世紀90年代,砂石場盛行,河床被挖得面目全非。此後多年,由於工業污染、疏于管理,河道污水橫流,垃圾堆積成山,石川河變成了污水橫流、人過掩面的“臭水溝”。
2017年3月,富平縣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正式開工,富平縣委、縣政府秉承“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全力推進山水林田湖項目建設。
該項目計劃投資10.11億元,通過3年建設(2017年—2019年),全面實現石川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項目採取分段推進的方式進行建設,2017年重點實施了石川河富閻連接段至莊裏南索段綜合治理及荊山垣植被恢復工程。2018年實施石川河富平境內下余段治理。2019年將實施石川河最大支流溫泉河綜合治理工程,再現富平縣“一山二水一城”的立體式生態美景。
項目建成後,石川河流域綠地系統和水源涵養林大面積增加,富平縣植被覆蓋率提高到11.46%,河道沿線防洪能力將提高到20年一遇標準,實現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氣候調節、空氣凈化等治理目標;通過修復濕地生態系統,恢復濕地、新增水面,徹底改善水環境品質,石川河出境斷面流量達到0.5立方米/秒、水質達到Ⅳ類及以上;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整治後,沿岸生活污水、垃圾將得到根本治理,實現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直接受益群眾約19萬人。
如今的石川河景區碧水藍天
經過近兩年的治理,昔日傷疤纍纍的石川河,今日風景如畫。煥然一新的石川河成了富平一張靚麗的名片,如今,舉目遠眺,微微風簇浪,粼粼蕩波痕。廣闊的河面上,白鷺、沙燕、野鴨……成了石川河最美的風景。據不完全統計,山水林田湖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以來,先後有白鷺、青鷺、天鵝等30多種鳥類回歸石川河,標誌著石川河流域生態得到了根本恢復,重現了石川河水草豐美的昔日美景,初步形成了“荊山垣為屏,石川河為帶”的縣域南部生態格局,改善了富平人居環境,提升了富平城區品位。
“如今的石川河,鳥也回來了,水也有了、也變清了,洪水來了也不怕了,休閒鍛鍊也有好去處了,富平的‘母親河’更美了。”富平縣政協副主席、縣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立信這樣談道,石川河生態公園的建成,不僅拓展了縣城承載能力,極大地改善了城區人居生態環境,而且有力地推動石川河綜合治理工程與閻良段實現無縫對接,實現富閻兩地攜手共建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城市發展格局。(供稿 文/圖 渭南市委宣傳部 編輯 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