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黃河入海流》總製片人史佳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張靜攀)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吳宇婷):近日,電影《黃河入海流》在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殺青。據悉,本部電影是首部以大荔為背景的影視作品,為此,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對電影《黃河入海流》總製片人史佳進行了採訪,探討該影片帶來的深遠意義。
電影《黃河入海流》劇照(攝影 楊雲)
據悉,電影《黃河入海流》是以新農村改革開放40年來巨大變遷為大背景,首部以大荔人、大荔故事為題材的新農村史詩新劇。
立足農耕文化 通過電影熒幕展示大荔
談及為何會選擇在大荔開拍本部影片,史佳表示,從文化上來講,“黃河入海流”選自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五言絕句——《登鸛雀樓》,巧合的是,鸛雀樓在如今山西省永濟,與如今的大荔隔河相望。千百年來,大荔汲取著黃河養分,成為“農耕之地”,通過此部影片致敬黃河,感恩黃河對於一方水土的滋養孕育。
演員楊新鳴在電影《黃河入海流》中扮演老校長(攝影 楊雲)
近年來,依託黃河濕地的地理因素,大荔積極發展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冬棗、西瓜、紅薯、葡萄、蘋果等眾多農産品品牌享譽全國,甚至走向世界。尤其是大荔冬棗,更有“南荔枝、北冬棗、百果王”的盛名,讓大荔成為了傳奇棗鄉。2013年8月,大荔縣開始全面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在經歷了環境整治、基礎提升、産業融合三個階段之後,大荔進入了“美好鄉村4.0”新階段,開始了向現代農業的大步快跑。此外,大荔縣還深入實施“旅遊+”“農業+”“體育+”“文化+”戰略,在完善農村公共基礎、改善生態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遊賽事經濟等方面均初見成效。如今的大荔,已獲得“陜西最美休閒旅遊度假地”“陜西省十大旅遊強縣”“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亞洲優秀旅遊目的地城市”等榮譽稱號。
演員王雙寶在電影《黃河入海流》中扮演郭司令(攝影 楊雲)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中,大荔這個以新農村建設而聞名的“中國樣板”,根植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首次通過電影走上熒幕,傳承黃河沿岸的“農耕文化”,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新農村建設的大荔樣本,賦予電影更深層次的內涵和跨時代意義。
追求工匠精神 影片將參展國際電影節
據悉,除了在文化方面的高度契合,電影在主創團隊和製作班底上更是精益求精,進行了充分考慮。
演員胡小莉在電影《黃河入海流》中扮演喬嬸(攝影 楊雲)
史佳介紹,電影《黃河入海流》導演王明軍的故鄉就在大荔。大荔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當中所涌現出的一批又一批的先進人物和一系列先進事蹟,為影片的拍攝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王明軍創作《黃河入海流》這部影片,就是希望在世界舞臺講述大荔故事。
“早在十年前,王明軍就想拍一部關於家鄉的電影,我也一直有想通過傳媒手段創新電影傳播形式,宣傳黃河文化、新農村發展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相聚在一起,兩個人的觀念想法一致,經過一段時間的策劃執行,就有了《黃河入海流》的開拍,由此也形成了導演王明軍的‘黃河三部曲’(‘黃河三部曲’即:《初心照黃河》《黃河天上來》《黃河入海流》),這也圓了王明軍‘一直想為家鄉做些事情’的願望。”史佳説。
青年演員傅雪睿在電影《黃河入海流》中扮演秀雲(攝影 楊雲)
既然是農村戲,如何將這部農村題材的電影拍得“土味十足”,整個團隊在演員的選擇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史佳介紹,該片明星陣容強大,由楊新鳴、王雙寶、田小冰、胡小莉、張晗以及亓飛主演,王硯輝、羅京民和邱渝貞友情客串。主演楊新鳴在電影中飾演一所鄉村小學的老校長,表演經驗豐富,作為陜西人,他對當地情況比較了解,對人物的表現會拿捏得更加到位。除此之外,片中的其他演員大多選用陜西本地人,一是熟悉當地情況,二是會對人物説話的腔調、語氣,看人的眼神,走路的姿勢等等這些細節把握的更準。
史佳説:“我們希望通過視覺藝術的手法去向更多人呈現大荔新農村發展面貌,感恩黃河對這一方水土的養育,讓影片成為外面世界認識大荔、愛上大荔、了解黃河文化並愛上黃河文化的載體。我們爭取從影片藝術性上追求‘工匠精神’,做到精益求精,並將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和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進行推廣。”
傳播黃河文化 開拓地方宣傳新形式
除了製片人,史佳的另一身份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媒體人,多年的從業經驗,讓其深知電影作為傳媒的一種創新手段,可以有效融合媒體資源,通過熒幕呈現一個地方的特色,使其宣傳的意義更大。“希望未來在某種區域上,通過‘電影+媒體’的傳播形式,傳播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的新農村面貌,傳播黃河電影文化,成為地方宣傳的新趨勢。”史佳説道。
青年演員紀木川在電影《黃河入海流》中扮演正學(攝影 楊雲)
據了解,此部影片的拍攝時間正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的重要節點,又恰逢中國電影發展良好契機,大荔縣委縣政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可以説《黃河入海流》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用電影致敬黃河,這是一種藝術使命,我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史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