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近日,在西安市長安區百塔寺村,向南可以看到不遠處覆蓋著皚皚白雪的秦嶺,乾淨整潔的村道兩旁排列著整齊的房舍,社區水電氣等各項公共設施基本齊全,美麗鄉村已現雛形。“村容村貌的改善離不開我市推行的‘新三大革命’,污水處理站解決了村裏污水治理的大問題!”説起村子近幾年來的變化,百塔寺村書記駱虎民感慨道。
“新三大革命”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以前污水就是亂倒哩,門前又臟又臭,還有些污水直排進河道,又污染了河水,環境又臟又差,村子裏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來。”百塔寺村村主任王盼回憶起污水處理站建設以前,村裏臟、亂、差的狀況。“後來污水處理站建起來以後,全村的污水問題就都解決了,村容村貌大不一樣,現在我們這裡還發展鄉村旅遊、民宿,日子過得紅火著呢。”
污水處理前後對比
王盼説村裏的污水實現了雨污分離,家裏的污水都通過下水管道,匯聚至村裏的污水處理站。剛收集來的污水呈黃褐色,且帶有一股異味。在污水處理站裏,污水經過格柵調節池、缺氧池、好氧池、MBR膜池等多道工藝,排出的水能達到一級A標準,水質純凈,無異味,可用於景觀、綠化灌溉以及道路沖洗。
據了解,長安區百塔寺村的污水處理站佔地面積422.6平方米,設計處理規模為100立方米每天,採用智慧一體化污水凈化系統,可滿足村裏465戶1630人的生活污水處理需求。通過農村“污水革命”,徹底改變了過去臟、亂、差的村容村貌,村子還依託毗鄰西安市區的區位優勢探索發展鄉村旅遊接待産業,讓更多群眾通過參與鄉村旅遊接待産業實現增收致富。
因地制宜 推廣低成本高能效的污水處理技術
長安區水務局總工程師陳世海介紹,長安區水務局結合長安區的區域發展特點,按照“站網並舉,一體實施;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工作思路,推廣低成本、低能耗、少維護、高效率、易管理的污水處理技術,優選工藝、示範推進、科學決策,分年度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因地制宜採取“以城帶村”“以鎮帶村”“村聯村”“單村”“單戶”等形式,對於臨近城區、鎮域、中心村等市政管網可覆蓋的村莊,通過截污納管方式收集進入污水處理廠;對於人口居住較為集中的村莊,鋪設污水收集管網,實施雨污分流,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對於居住在山區和遠離聚集點且不便於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的單戶或多戶污水,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
污水處理站工作人員操作污水處理系統
長安區優先規劃與實施秦嶺生態保護區的村級治理,同時把沿河道一公里的村級作為治理重點,能納管儘量納入管網處理,規劃儘量建大污水處理廠,避免建小與重復建設。其次,長安區合理佈局新建廠與設施點,形成密集的治理管網、合理配套污水設施,保障污水量和後期的正常維護與運行。另外,長安區還對秦嶺北麓村級及農家樂實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分類治理”的方法,在長安全區形成大廠、小站、管網及戶改廁的相互連通、並列相連,形成污水治理網格化,達到主次分明、大小呼應、站點補充的農村污水全覆蓋治理格局。
多措並舉 合力治理農村污水
長安區水務局在長安區政府及西安市水務局的領導下,充分發揮牽頭作用,統籌做好全區污水治理工作,各街道及相關部門將污水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齊抓共管、密切聯繫,促進工作落實,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項目的程式辦理,推進PPP項目實施速度。
對於沿河道的部分村莊、城改村拆遷村等,在未按規劃實施工程治理之前,先在沿河排污口設立簡易三級沉澱池、安裝凈化罐或應急處理措施,防止污染河流和水源地,長安區全區範圍已建設沉澱池89個,安裝單體凈化罐25套。同時,長安區水務局將污水治理納入常態化管理,由河湖長辦公室牽頭,對沿河的村級污水排放進行巡查,保潔巡查員每天彙報動態,依靠常態化管理防止河道沿線臟亂差、污水放任自流。
為了鼓勵公眾、企業參與農村污水治理工作,長安區水務局倡導鄉村企業單位、村級鄉閒散資金投入改善村級周圍污水環境,鼓勵經濟能人、動員村民廣泛參與,農家樂戶經營自建處理污水,引導捐資實施污水治理建站與點,增強自管、自用的機制。為確保工作成效,長安區水務局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求,定期對各街道工作配合、協調力度進行督查與打分,保障污水治理工程順暢實施;要求區考核辦,制定考核辦法和考核評分細則,以考核倒逼各項任務落實。
2020年完成190個行政村的污水治理工作
百塔寺村只是長安區推行“新三大革命”的一個縮影,2018年長安區共完成76個行政村污水治理工作。陳世海介紹,長安區到“十三五”期末共計劃完成190個行政村的污水治理工作。到2020年,長安區60%以上的行政村污水將得到有效治理,並探索建立地域智慧化運行維護監督管理體系及第三方專業化管理經營模式。
陳世海表示,2019年長安區水務局在2018年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將繼續按照《西安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推進PPP模式實施,讓老百姓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為長安區的“三園建設”和“新三大革命”(“新三大革命”即:農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 )作出貢獻。(供稿 文/圖 西安市長安區委網信辦 編輯 段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