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科技為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1-10 17:39:14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種收全程機械化操作、手機“一鍵”搞定噴藥施肥、小型無人機盤旋田間地頭、大量高産高效新品種推廣應用……近年來,由於科技手段的廣泛“加盟”,陜西省渭南市農業正在告別傳統的粗放式農耕模式,向著科技驅動的現代農業轉變,一個又一個奇跡在這裡創造。

  渭南:科技為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渭南市工業化番茄種植園區

  科技研發和推廣並舉 

  農業科技的不斷創新和進步,離不開良好的科研環境的支持。近年來,渭南市大力開展農業科研項目,在農業科技方面已經形成了研發和應用推廣並重的創新局面。2018年來,以鋪建設施日光溫室為重點,陸續建設了新型建築模組日光溫室、磚墻日光溫室、裝配式日光溫室等5座不同結構的新型設施日光溫室,有效提高了設施農業的科研實驗水準。

  在科研交流方面,渭南市在2018年持續加強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內外各市農科所、有關企業的合作,積極參與陜西省農業農村廳、陜西省科技廳、陜西省農業協同創新與推廣聯盟等有關部門的項目申報,在“設施瓜菜”“旱地小麥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蘋果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示範與推廣”“重點實驗室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科研領域獲得21個項目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型農機具推廣是農業科技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支撐和重要標誌。2018年來,渭南市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農機總動力達到560萬千瓦,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保有量分別達到9.87萬台、1.64萬台。農機作業由耕種收環節向産前、産中、産後全過程拓展,延伸到經濟作物、林果、畜牧、設施農業以及農産品加工等更為寬廣的領域。

  小區收割機、遙控智慧打藥機、無人監測機……2018年來,一批批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紛舞在渭南市田間地頭,新型科技手段在農業生産得到了大幅度的應用。在2018年,渭南市積極引進國內外前沿農業技術,陸續建立了土肥試驗室、育種實驗室和果實品質分析室,購置了德國布拉本德粉質儀、控溫離心機、奧林巴斯BX53熒光顯微鏡、種子低溫儲存箱等試驗設備,農業科研水準向更高水準邁進。

  深耕細作,持續發力,渭南市2018年農業科技創新應用方面取得了一連串的豐碩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設施蔬菜應對災害性天氣的技術措施與綜合應用”等8項成果,先後榮獲全國漁業豐收獎、陜西省科學技術獎、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設施瓜類蔬菜主要病蟲發生規律與綜合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獲2017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由相關研究機構發明的“花粉打粉器”“一種農田水肥灌溉輸送裝置”“一種滴灌帶簡易回收機”等6項技術被國家知識産權局授予實用新型技術專利。

  渭南:科技為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大荔縣平羅村尊天有機農業的無土養殖蔬菜

 科技助推農業提質增效 

  興農、強農、富農,既是農業科技發展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只有不斷促進農業科技轉化落地,才能真正凸顯科技在解決“三農”問題和實現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作用。

  2018年來,渭南市先後舉辦西甜瓜觀摩品鑒會8場次,邀請中國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湖南大學等專家教授為渭南市的西甜瓜産業把脈問診,共商發展良策,選出22個西甜瓜優良品種作為渭南主産區推薦推廣品種,促進渭南市西甜瓜更新換代;開展小麥、玉米、果樹、蔬菜、西甜瓜應急服務,進行田間技術培訓70余次,培訓農民3000余人次,發放技術“明白紙”上萬份;成功組織召開全國農技推廣效能提升暨星級服務創建工作研討會,交流渭南市農技推廣效能提升新經驗、新模式;成功舉辦全國果園植保機械觀摩展示與技術培訓會,針對高效植保機械的技術特點及其使用方法進行了培訓。

  如今,很多渭南農民都已經看到了農業科學技術的魅力,不斷提高農業生産中的科技含量,並最終將這種科技含量轉化成源源不斷的“紅利”,成為以科技助推鄉村振興的“排頭兵”。(供稿  文/圖 渭南市委宣傳部 編輯 李妍)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