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和家人一起製作泥塑豬
臨近年關,農曆己亥豬年已在招手,陜西省關中西部傳統民間藝術——鳳翔泥塑推出了賜福豬、延壽豬、“憨憨”、“萌萌”四種造型,喜迎新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民間藝術家胡新民對新出的泥塑豬愛不釋手,其25歲的兒子胡錦偉在賦予泥塑更多現代、時尚元素的同時,注重泥塑衍生品的製作與開發,欲讓傳統民間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
己亥年泥塑豬更潮流更“吸睛”
元月11日,記者來到有著“中國泥塑一條街”美稱的鳳翔縣城關鎮六營村。六營村因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派部將李文忠第六營在此屯兵而得名,是鳳翔泥塑的主要生産地,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文化産業示範基地。村中村民多數從事泥塑工藝的加工製作。
胡新民的“西府民俗藝博園”是眾多泥塑加工作坊的佼佼者。他本人從藝三十多年,曾代表中國傳統民間藝人出國展示鳳翔泥塑的魅力,其作品多次登上生肖郵票,在中央電視臺2017年元宵晚會上,胡新民更是帶著泥塑“鳳尾雞”,和央視主持人董卿一起向全國觀眾推介陜西鳳翔泥塑。
今年,胡新民經過精心設計,吸納了各方建議,推出了賜福豬、延壽豬、“憨憨”、“萌萌”四種泥塑造型。賜福豬抱著石榴和桂花,寓意多子多福、富貴吉祥,延壽豬懷中有桃子,寓意福壽天成、長命百歲,“憨憨”憨態可掬,惹人憐愛。最可愛的是體型比上述三種造型約小一半的“萌萌”,拿在手裏把玩,讓人不忍放手。
記者注意到,與往年側重寫實的特點相比,今年的泥塑豬更加卡通化,每個小豬都有了雙眼皮和眉毛的繪製。以前的泥塑豬鼻子長、腿部線條清晰,今年的作品則用肥胖的身體弱化了腿的特徵,並讓小豬鼻子變短,更加人性化。
另外,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今年的泥塑豬的色彩與現代、時尚靠近,有的作品用了半彩半素的方式上色,給人以清新亮麗的感覺。在整體造型的空白區域,設計者用水彩筆點綴上雲紋,更顯素雅和大氣。
採訪中,不時有遊客上門遊覽,都被四種泥塑豬造型,特別是“萌萌”的可愛所吸引,當聽到這些泥塑都已被訂購的消息後,客人們流露出深深的遺憾。
泥塑衍生品拉長産業鏈條
在泥塑加工現場,記者見到胡新民的兒子和女兒。姐姐叫胡錦媛,弟弟叫胡錦偉。1994年出生的胡錦偉從天津理工大學畢業僅半年,從小耳濡目染的他所學專業是産品設計,走的是子承父業的道路。
胡錦偉畢業回到家鄉後,拒絕“吃老本”,準備做些事情,把鳳翔泥塑産業推到新的高度。他首先給被稱為“泥貨”的鳳翔泥塑進行包裝升級,每個工藝品都有了精美的包裝。其次,他和父親溝通,讓每個工人製作的泥胚更顯光滑,“當然,這降低了製作效率,但保證每一個出來的都是精品”。
據了解,由於精益求精,工藝複雜了,今年,截至目前,他們接到的訂單為600多個,而往年的訂單都在五六千左右。
在對泥塑産品不斷改進的同時,胡錦偉和姐姐一起,在爸爸的支持下,開始開發泥塑衍生品。他向記者展示了部分樣品,有筆記本、手機殼、眼罩、靠枕、紙杯、圍巾等功能性日常用品。每一個産品上都有鳳翔泥塑的圖案,傳播著泥塑文化。“泥塑擺在家裏收藏,而這些東西卻隨著人們的佩戴與使用,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
記者看到,這些衍生品上的圖案是鳳翔泥塑代表作品“挂虎”眼睛部位的截圖,顏色多是半彩,讓人過目難忘。
胡錦偉説,開發這些泥塑衍生品不追求過多的經濟效益,主要功能就是讓泥塑文化更持久地傳播,從而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這個意義可能更大”。
結束採訪時,胡錦偉説,泥塑衍生品的開發尚在起步階段,他希望更多的人關注、關心鳳翔泥塑文化。他透露説,來年準備在圍巾的製作中,把絲綢、刺繡、鳳翔泥塑三種傳統文化瑰寶結合在一起,讓他們一起大放異彩。(文/圖 記者 王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