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宋佳):1月21日, “金豬年 趣渭南 ”——中國時評名家品渭南大型文旅體驗活動啟動,10位中國時評名家和與會嘉賓共同點亮大螢幕,開啟一段在“華夏之根”——渭南的春節“尋根”之旅。
本次活動由渭南市文物旅遊局主辦,韓城市旅發委、渭南電視臺、華山景區管委會協辦,邀請10位中國時評名家走進渭南。農曆豬年到來之際,時評大家們將登上華山之巔、漫步倉頡故里、走進黨家村明清小院……品味獨屬於渭南的年俗年味。
渭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姚雙年,渭南市文物旅遊局局長劉忠生,渭南市文物旅遊局紀檢組長郭雅文,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總編輯史佳與10位時評名家共同出席了本次啟動儀式。
華陰老腔表演現場(攝影 吳宇婷)
啟動儀式在一陣高亢豪邁的華陰老腔中拉開帷幕。著名主持人、作家李蕾作為儀式主持人表示回到家鄉非常榮幸,她介紹道:“本次邀請國內知名時事評論員感知渭南、發現渭南,將通過媒體評論員的視角及影響力,探尋渭南變化及其魅力,感受渭南的年味、年俗,從而對渭南旅遊進行宣傳。”
著名主持人李蕾介紹參會嘉賓(攝影 吳宇婷)
隨後,渭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姚雙年對各位時評名家和參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表示渭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素有“華夏之根”“ 文化之源”“ 三聖故里”“ 將相之鄉”美譽。渭南還是中國的“戲曲之鄉”和“民俗之鄉”, 渭南的華縣皮影、華陰老腔、合陽提線木偶等1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渭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姚雙年致辭(攝影 張靜攀)
姚雙年還表示:“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我們渭南緊緊圍繞‘依託大山水,弘揚大文化,打造大景區,帶動大産業’的思路,‘南山、東水、北人文、西航空’的佈局,突出‘華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聖地、人文渭南’的文化特色,實施文化旅遊大景點和精品線路支撐戰略,以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為抓手,旅遊宣傳行銷不斷創新,旅遊合作持續加強,極大提升了渭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總編輯史佳致辭(攝影 吳宇婷)
史佳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活動讓自帶流量的時評大V聚焦渭南旅遊發展,對渭南的特色旅遊進行全方位的推廣傳播,將助力渭南旅遊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渭南市文物旅遊局局長劉忠生介紹渭南文旅發展情況(攝影 吳宇婷)
渭南市文物旅遊局局長劉忠生對渭南文物旅遊資源與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渭南史稱“三秦要道,八省通衢”,這裡人傑地靈,被稱為“三聖故里”。近年來,渭南市政府提出了大力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促進渭南旅遊業在更高層次上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思路,明確了將渭南建設為“具有山水靈氣的陜西東大門”和“華夏山水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構建了“一核一心四帶十區”産業發展新格局。
渭南,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翻閱中華文明史,距今約80萬年的“藍田猿人”和距今約20萬年的大荔人曾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山河交匯之地還養育了字聖倉頡、酒聖杜康、史聖司馬遷;走進中國發展新時代,作為陜西“東大門”,渭南是新歐亞大陸橋的重要地段,也是絲綢之路起點段的關鍵組成部分。
渭南市旅遊文化形象大使趙琳講述“渭南故事”(攝影 張靜攀)
正如渭南市旅遊文化形象大使趙琳在講述“渭南故事”中所表述的,渭南是一本“有趣的書”,這裡有以“奇、險、峻、秀”聞名於世的西嶽華山,有三河交匯的潼關,有石刻甲天下的橋陵,當現代文明璀璨遇見中華始祖的智慧,開啟的是一場“人之趣”的時空對話。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之下,渭南正在積極融入國際舞臺,全力扮演好絲路沿線上的華夏文化使者角色。本次活動將透過中國時評名家的廣闊視角和縱深觀點,聚焦展現渭南的厚重人文歷史和獨特山水資源,打造渭南文旅新名片,同時讓渭南的傳統年俗唱響華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