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長樓文曉致辭(攝影 趙浚喆)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趙浚喆):1月23日,西安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據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長樓文曉介紹,截至2018年底,西安市累計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各類眾創載體1156個,總面積3281萬平方米,入孵企業達到4.1萬家,就業人數達到40余萬人。
近年來,西安市加速打造“創業西安”城市品牌,在引導政策制定、眾創載體規劃建設、創業創新環境氛圍營造和創業投資基金設立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高品質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態勢、新機制逐步形成,創新創業推動城市發展初顯成效。
西安市大力實施創新能力倍增計劃,圍繞國家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城市示範建設,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將“雙創”不斷升級,為優化經濟結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保障和擴大就業、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提供了新引擎。同時,西安市圍繞“5552”成長格局,以高新、曲江、碑林、長安、雁塔等五區為主陣地,以校區、院區、園區、街區、廠區等五區聯動為主要途徑,支持區縣、開發區、高校院所、軍工單位、骨幹企業等改造利用閒置物理空間,建設各種類型、各種模式的眾創載體。
西安市鼓勵高校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推廣“一院一所”創新模式,調動科技人員創業熱情。西安市還堅持示範引領放大“雙創”效應,鼓勵區縣、開發區、高校院所和企業主動試、大膽闖、自主改,探索“雙創”新模式、新路徑,為西安市提供可學習、可借鑒經驗,形成多個具有西安特點的“雙創”模式。
西安市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的“光機所”模式,打造出以“研究機構+天使基金+孵化器+創業培訓”為一體的科技創業網絡,培育出中科華芯、中科微光等高科技企業100余家。同時西安市保留工業遺産、延續文化傳承的“老鋼廠”模式,通過改造舊廠房等老工業建築,將創意、文化、藝術元素滲透其中,再生成為複合文創園區,實現産業轉型升級。而環大學創新産業帶創新統籌科技資源機制模式,由碑林區政府牽頭,與轄區內17所高校、131家科研機構,建設沒有圍墻的智力密集型園區,通過創業孵化模式創新、産業組織模式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營造出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微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