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宋佳):1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陜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西安閉幕,陜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姜波在閉幕式後接受了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在為期5天的政協會議中,姜波大大小小提出了十幾項內容,在採訪中他主要談到了自己關注的環保問題。
陜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姜波接受採訪(攝影 柳洪華)
“我每年對環境問題都揪住不放,因為環境問題不但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且也影響到陜西的可持續發展。”姜波説道。
他肯定了陜西近年來在環境保護方面的進步和改善,但同時,在經過充分調研、談論的基礎上,姜波也指出了環境治理中的幾個“盲區”。
2019年1月1日以來,西安連續15天的空氣污染指數居高不下,姜波認為科學治霾勢在必行,他表示:“大家一直有一個誤區,認為機動車排放對空氣的污染影響很大,那為什麼夏天的空氣品質和冬天的空氣品質差距這麼大,顯然霧霾的源頭是採暖鍋爐,經我們研究,80%的PM2.5來自於工業排放,而不是汽車。”
第二個“盲區”是對二噁英和放射物質的監測。二噁英是一級致癌物,但是目前國內還沒有關於二噁英的指數報告,姜波認為應加強對二噁英的監測。此外,姜波表示:“中國的大部分煤炭是直接燃燒的,會産生一些放射性物質,應該對煤炭進行處理,同時還應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監測。”
姜波之所以關注環境問題,是因為它直接關係到人民的生活品質。“我認為美好生活就是要生活的有品質,所以我們應該制定科學的環保政策。”姜波説,“我們除了要觀測PM2.5,還應該觀測放射性物質、二噁英等有害物質。其實治理這些問題的技術我們都有,就看監管部門和企業是否有決心、恒心。如果我們拿出拆除秦嶺違建別墅的恒心、決心來的話,我相信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談及參加政協會議的感受,姜波表示,陜西這些年政協制度越來越務實了,例如本次政協會議強化了評價考核和政協委員的履職效果評價,實行打分機制,甚至有淘汰機制。政協報告也更加樸實,用數據在説話。“昨天(1月29日)的聯組討論上,不光是讓大家發言,陜西省的各個機關、廳局的負責人還現場回答問題,我覺得這就非常好。”姜波説道。
回想起自己的政協生涯,姜波説:“我們的工作貫穿全年,主要內容就是參政議政、社情民意的基層調研、建言獻策。在這樣的制度下,政協委員如何為不辜負人民的期待,履職盡責、不辱使命,這是我們每一位普通政協委員都應該認真思考的。”